第158章 262(1 / 2)

  一般来说,势族都是优先占据大片大片的良田的,做到这个以后才会考虑将中田、下田也收入囊中。

  这就好比后世一家做实业的企业,只有低利润的订单不算什么,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稳定的生意!可怕的是只有低利润的生意!真要是那样,企业迟早被拖垮!所以企业至少要低利润的订单和高利润的订单搭配着来!

  现在本就是拓荒之时,救急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良田了!收入手中的若是中田、下田,反而不利于许氏生存。

  而且如今又哪里是一个许氏需要在丹阳、京口置地呢——京口还好一些,作坊、货栈之类用的土地本就不多,想想办法总能弄到,丹阳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侨居江左的势族们都在打量着丹阳的土地,丹阳又哪里还挪得出那么多良田!

  许氏如今只在丹阳置办下了一座一百顷不到的庄园,这面积其实不算小,但以现在对土地远称不上‘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完全不能理解为明清时的百顷土地。算上许氏族人落脚建邺的数量,这其实很不够。

  而且这也不是立刻就能收获的庄园,虽然土地还不错,但确实需要开荒的生地。

  没办法,许氏只能再往丹阳郡左近寻一寻,又置办了两三处庄园,都是面积在二三十顷的那种。这是很大的一片土地,但对于此时的势族来说却又不算了——许盈记得,自家在老家汝南拥有大片开垦多年的良田,汝南及汝南附近,属于许氏的庄园零零总总总有二十来处,这还是不算那种一两顷的族人‘小块土地’的结果。

  其中大庄园,一处有几百顷,小庄园也有十几二十顷,许氏名下的地产也是几千顷了。

  明清时期的地方大族也有所谓的‘千顷牌’‘万顷牌’,那个时候还精耕细作了呢!可见,这个时候作为地方大族的许氏名下几千顷土地,算不得惊世骇俗,与许氏差不多的势族也大抵如此!

  这一点看历史上王导子孙分散继承的土地就可以窥知一二了!算起来王丞相明显土地也至少上千顷了!虽然王谢是东晋朝廷之肱骨,早期更是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的身份地位在众臣之中无人能及,但也得考虑到王导家族是北方南来的侨居势族!

  这些土地是来到南方以后重新积攒的,和原本在北方时经营数代的产业不能比,和南方的‘坐地户’也不能相比!

  看着这‘寥寥’土地,许章叹息了许多次...许盈在草庐守孝也曾听说过这件事,心里虽然理解,但总觉得怪怪的——按照‘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说法,他家就是典型的‘富者’,可以说是非常‘反动’了。

  不过身处封建社会,还是中古时代到来以前,这样的事实在没甚好说,大家都是如此、从来如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