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246(1 / 2)

  古代的都城,向来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成为大城市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到底是一座新兴城市,建邺总的来说还是底蕴不足。不像中原的大城市,往往是城高墙厚的雄城,建邺周围只有非常低矮的土墙,城门是竹篱编成。这不要说和北方大城如洛阳、邺城之类相比了,就是稍微历史悠久一些的县城,也比这强吧!

  但对于建邺,似乎这也够用...毕竟当时建邺主要防备的敌人都在北方,而北方与建邺隔着长江天险,前面又有京口为屏障。若是这样都被敌人兵临城下了,那再继续负隅顽抗似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建邺城现如今依旧是七国争雄时吴国营建的规模,城周二十里,背靠玄武湖,前照秦淮河。或许未来南渡小朝廷站稳了脚跟之后会进行一些扩建,毕竟以此时大城的营建规格来说,原本的规格已经有些落后于时代了。

  建邺城坐北朝南,南面为正面,有四座城门,即陵阳门、宣阳门、津阳门、清明门,其中又以宣阳门为正门,宣阳门正是贯穿整座建邺城中轴线的‘御道’南端。为了往来方便,南门外的秦淮河上隔一段便会有一座浮桥,总共有二十四座。

  其中最有名的一座是正对着宣阳门的‘朱雀航’,多次出现在古诗词中,成为著名典故。

  建邺是一座商业非常繁荣的城市,一边是长江水道,无数货物从蜀中、江州、荆州顺流而下,另一边则是三吴钱流汇聚于此。往常,这南面二十四桥向来是车马不停,多的是贩运的货物进城,老百姓以此乞活者甚多。

  但大人物却不见多少。

  今日却不同,很多人能看到王公贵族、高门大族的人在朱雀航附近踮脚张望,这些人的车马甚至堵塞了道路,以至于货运不通——然而贵贱有别,商人们见此也无一人敢声张,只能自己想别的办法。

  “难道是哪里的大人物要来!那不是宫中内官吗?”到底是‘都城’百姓,平常场面见的多,知道的也多。别的或许认不出来,宫中的宦官却是和普通官员不同,以至于一眼就认了出来。

  此时的建邺,每天都在接纳大量人口,其中真正能在建邺安家的都不会是平头百姓。普通老百姓基本上都会被打发到周边丹阳、京口等地,除非是建邺有劳动力的需求,不然是不会放这些人进去的。

  进去了也难以生活,城中米粮都比外面贵了不少呢!若无正经生计,是很难生存的。

  有消息灵通者就道:“听说是临川王的行辕要到,临川王是天子的亲叔叔,有内官在也是合情合理。”

  “宗室亲王也不该有这许多士人来接罢!难到临川王有如此人望?”另一路人显然也是有见识的,还应该读过书——若是这位居住在南方的临川王有这样的人望,那称帝的就不该是汝南王一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该轮到他不是!

  这话一出,其他人就说不出话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