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242(1 / 2)

  不过,出于古代地主的保守心理,很少有人会把种粮食种的好好的良田改种别的。这不是不懂变通,而是更像后世做家庭理财时,总有很大一部分资产会被投入到回报率很低,但几乎无风险的项目中。

  这年头,外面是那么个世道,大家就更不会冒险了!

  所以,种植甘蔗得去开新地!种粮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地主做出这个选择,但种甘蔗可以!

  这样一来,原本的劳动力缺口堵上了,种植甘蔗需要的人口也就上来了。

  李益对于许盈口中的‘甘蔗’是否真的有那样的吸引力有些存疑,许盈让人取来了一包红糖,让他品尝:“这便是甘蔗炼制而成,与石蜜仿佛。”

  李益品尝之后再无疑惑:“这哪里是与石蜜仿佛,看起来相似,实则天壤之别!”

  李益做了这么多年行商,见过的各地宝货也多,自然知道石蜜,也曾经品尝过。而许盈口中与石蜜仿佛的蔗糖,其实已经完全不同了!光是卖相就不同!泥土和河沙,能说仿佛吗?至于味道,差异就更大了!

  或者说,他们确实仿佛,但蔗糖比石蜜表现好太多了!对于相似的商品来说,一件商品比另外一件商品优秀,那么,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会比完全不同的商品更大!完全不同的商品可以差异竞争,相似的商品怎么差异竞争?

  东塘庄园的蔗糖虽然已经卖了一段时间了,但产量有限制,且此时信息传播、商品传播的速度实在有限。见过东塘蔗糖的人已经有不少了,但没有见过的比见过的还要多得多!而李益只是恰好没见过而已。

  李益有着商人特有的敏锐嗅觉,立刻就能看出蔗糖的巨大潜力!而蔗糖不愁卖,甘蔗自然也就不愁没人种了!

  许盈用甘蔗消化北方移民的想法自然再无问题。

  至于说人口大量涌入会不会造成短期内的粮荒,这也是有可能的——不要小看这个!南方人口就是几百万而已,只要几年中弄来几十万人,差不多就是增加十分之一的人口,这都是自然增长外多出来的!而此时粮食的种植收获比又很感人,突然膨胀的人口导致粮价上涨,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这是有可能的。

  南方到底开发潜力大,时间长了,粮田也会越多,粮食又会回到安全线内。但问题是,短时间内会不会有冲击。

  当下,李益也问出了这个担忧。许盈一听就笑了:“李先生能问此事,足以说明心性,我倒是更好将大事托付了!”

  说到这里,许盈已经认定李益是要加入了...如果李益不打算加入,很多事情就不会开口、不会问了。这都是人家的‘商业秘密’,你打听那么多又不加入,是想回头被‘安排’吗?这可不是现代社会,此时让一个商人成为失踪人口实在是太容易了。

  李益听到这话什么都不说,显然也是默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