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83(1 / 2)

  三吴地区是江南精华地区,建邺已是曾经汉末七雄吴国的都城所在,这正是袁继和汝南王为南渡定下的落脚地!所以,他们不用搞定全部南方豪强,只要搞定三吴地区的关键人物就可以了。

  三吴地区,以顾陆朱张四姓为首,也是南方少见能称得上‘势族’的人家了,当初顾陆两家最优秀的子弟去洛阳求学、扬名,和许氏关系很好,就是那个时候结下了善缘。

  另外,义兴周氏也是吴地大族,祖上也出过一些厉害人物,特别是汉末七国并立时,义兴周氏算是吴国军中的支柱!之所以比不上顾陆朱张,一个是传承不如人家,另一个则是他家过于尚武了。

  直到如今,义兴周氏都握有几支军队,名义上这是大周的军队,实际上的掌控者却是义兴周氏——之所以还追求这个‘名义’,一是豢养军队到底不好听,二是养军队很费钱,有个名义也能让朝廷出钱。

  不必朝廷直接发钱(朝廷哪来的钱在南方维持像样的军队啊!),只要发个话,让这些军队可以从州郡抽取部分赋税

  ,又或者民间自筹军饷——此时朝廷确实没钱,但对于义兴周氏这样的人家,只要有个名义,搞钱却是不难的。

  至于义兴周氏的私兵,那就更别说了!‘义兴卒’一直是南方出了名能打的私兵部曲!战斗力天花板一样的存在。

  这种武德丰沛之象,在此时却是一种不够‘高贵’的表现...别看国家疲弱,势族高门却是崇文厌武的!除非执掌军队的本身就是文人名士,不然多会被人看轻。

  但这种‘弱点’,在此时却让义兴周氏的地位空前高涨!可以想象,如果获得义兴周氏的支持,借助他家的军势,在南方建立小朝廷就补足了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而义兴周氏如今的家主,当初也在洛阳求学过,只是没有像顾陆家子弟闯下那么大的名声而已!而那时许勋正是周氏家主的同窗!

  同窗这种关系,在此时已经是天然的同盟了,非同一般!

  几个汝颍地区的势族族长聚在了一起,交换起最新的进展。许勋一直没有发言,等到各家都说了各自进展,他才开口道:“义兴周氏已经回信了。”

  “信中所言‘王化所在,敢不遵命!周氏虽然长居江东,却也是王臣,若是‘天子’命令,周氏上下便是鞠躬尽瘁,也在所不辞’!”许勋说的很清楚了,只要他们打出小皇帝这张牌,让汝南王称帝,成为天子,义兴周氏就会听从‘天子’命令。

  皇权命令,便是他周氏兵锋所指!

  这话是真的满腔正气,足够成为忠孝节义的典范了...众人一时之间也都纷纷影帝附体,对义兴周氏百般称赞起来。

  在帘后听众人商议,轻易不出声的汝南王都出声表态:“孤何德何能,能得诸贤襄助!义兴周氏乃是海内名族,此时能如此深明大义,亦令孤感慨良多,可见十室之内必有忠良,此言不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