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寻风1(1 / 2)

  “阿伟那群人要上高原拍。这玩意儿又不是地势越高越好看,你说是不是?”

  华兰回了句“也许”,皱着眉转过去又转回来,构图怎么都不如意。她不是学摄影出身,如果现在给她天气数据让她分析晚霞的成因和几点会散去,她倒是可以讲的头头是道。不知道是谁当初脑袋一热参加了地理杂志的拍摄实习,拿着上手没半年的阿尔帕在一群有自己作品集的同期实习生里强装镇定。

  文青们吟咏的晚霞在华兰看来就四个字,大气散射。真理总是简单的,不断描绘的表象才繁华而诱人。就像高中时候解了很久的方程式最后得出的X若是过于简单,就会无比怀念解题的过程。

  如丁宁所说,晚霞当然不是地势越高越好看,客观意义上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水汽和杂质,如果达到微妙的平衡,自然会美不胜收,比如眼前。

  泸沽开阔的水面是神来之笔,此处晚霞确实比橘子洲头更尽兴。

  但那都不是华兰见过最好看的晚霞。

  “师傅,麻烦再往前划一点。这里角度不好。”

  船又缓缓动起来,阿尔帕的镜头被一根苇草轻轻抚过,这回除了远山还将草海上其他的游船拍了进来,倒是比只拍晚霞更有感觉。

  “停!”

  华兰转动焦圈,画面里的长天和着水色的潋滟笼了小舟,小舟上的人因为恰到好处的光影渡上金光,后面黑影拖得老长老长,似乎有一种“神祇的悲悯和眷顾”。

  这个词突然蹦出来,也不知从前哪里看过。

  “找着了?”

  “嗯。”华兰飞快按了快门。

  “我看看?”丁宁好奇地凑过来,却看见华兰眉睫动了动,回避着她,将相机往后抬了抬。

  她飞快地摁着缩放,接着又抬起镜头,对着不远处的小舟,将焦圈一转到底。

  华兰放下相机的时候神色又恢复成淡淡的,说:“师傅,走吧。我拍好了。”

  船又动起来,就要往草海里开。华兰连忙叫停,说:“往外头去吧,师傅。我想收个大远景。”

  “进去再出来就是了。”丁宁狐疑,“草海里仰拍石灰岩山肯定角度更好啊。”

  华兰摇头,坚持让师傅把船退出去。

  “里面又没有水怪,你刚才看见什么了?”丁宁奇怪。

  “没什么。”她淡淡道,“现在拍大远景好看。一会儿等颜色更深再进去拍。”

  一如往常。只不过是华兰想起“神祇的悲悯与眷顾”一开始是出现在谁的作文里,后来又被谁拿去不知轻重地夸她。

  她眼里的草海像被调小了焦距,一点点远去,连同在草海里那只小船和船上的人。他像他颈上的黑痣一样,变成小小的一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