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步步入局(1 / 2)

“谢公子,这边请。”一名守卫开了牢门,态度恭敬,“公子要见您。”

谢孤白正与朱门殇相谈甚欢,听了这话,起身道:“朱大夫,我先走一步,我们晚些见。”

朱门殇笑道:“最好是外头见,别又是里头见。”

这三日除了诸葛然来过一次之外,两人既未受刑也未遇盘问,连抓他们来的雅爷也不曾来过。两人闲着无聊,索性天南地北聊了起来。都是云游之人,朱门殇年纪大,打小浪荡江湖,说起地方习俗各地掌故比谢孤白更要熟稔些,但若说到山川地理门派管理,谢孤白又比他熟。只是问起几时能出去,谢孤白又讳莫如深,只说放心,朱门殇见他如此有把握,只能姑妄听之,此时听到沈玉倾要见他,当下多信了几分。

侍卫领着谢孤白出了牢房,一辆金顶马车已停在外头。谢孤白上了车,没多久,马车在一处书斋前停下,那是长生殿的君子阁,是沈玉倾的居所。侍卫领着谢孤白下了车,谢孤白见门前站着四名守卫,门户紧掩。领他过来的守卫上前敲门,低声道:“谢公子到了。”

门里传来沈玉倾的声音:“让谢先生进来,你们都退下。看好左右,有人前来,即刻来报。”

房门打开,沈玉倾站在门中作揖,道:“谢先生请进。”

谢孤白微微一笑,作了一揖,进了书房。

君子阁的摆设简单雅致,却仍见九大家的气派,墙上挂着不少名家字画,又有三排书柜,想来主人是个好读之人,书柜后方的墙上挂着琴盒。

茶几上放着四碟小点心,两个酒壶,两个杯子。

“茶还是酒?”沈玉倾问。

“茶吧,酒让我带回牢里给朱大夫。”谢孤白道。

“先生还想着回牢里?”沈玉倾将酒壶挪到书桌上,另取了茶壶煮水,口中道,“谢先生请坐。”

谢孤白行了一礼,入座,沈玉倾这才坐下。

“眼前之危,沈公子可解了?”谢孤白问道。

“幸赖小八机智,想了个办法,瞒过了诸葛副掌。”沈玉倾道,“先生的书僮这般聪明,真让沈某羡慕。”

“这小子,有时聪明过头了。沈公子别夸他,免得他得意。”谢孤白笑道。

“先生来青城应该不是巧合。”沈玉倾问,“福居馆一会,是先生有心安排?”

谢孤白道:“在下确实是来见沈公子的,却不意是用这种方式碰面。虽有曲折,倒也省了些麻烦。”

“先生是特地来找在下的?”沈玉倾问道。说意外,却也不意外,这对主仆处处透露可疑之处,却又不遮掩疑点,分明是要引自己好奇。只是个中缘由沈玉倾一时却想不清。

但他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能隐忍与等待的人,既然这对主仆不主动提起,他也不忙于追究。毕竟点苍的威胁放在那,还是先解决再说。

“我们在广西听说点苍的车队要往青城来,就知道青城有事,所以提早前来,走旧驰道是想避开点苍车队。”

“若没在福居馆遇见在下,谢公子要如何登门拜访?”

“不知道,总有机会,或许会闹点事,让公子注意到我们。”谢孤白道,“若是没有刺杀事件,靠几个使者想来也动摇不了青城的立场,诸葛副掌来青城之前总还有时间。没想副掌借着雅爷的势设了这么个局,才几天时间就逼到青城来了。”

“谢先生找沈某何事?”沈玉倾不禁好奇,“难倒是想求一个职事?以先生之才,何必屈就青城,难道铁剑银卫不缺智囊?”

沈玉倾替谢孤白倒了杯茶,以他青城世子之尊,这举动可称礼遇。谢孤白谢过茶,道:“我想问沈公子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沈玉倾问。

“天下将乱,乱起青城。敢问沈公子,是否愿意做那拨乱反正之人?”

乱起青城,这是他第二次听到这句话了。沈玉倾心中踌躇,问道:“先生自称是鬼谷门人,可在下为何从未听过鬼谷门?”

谢孤白笑道:“天下之大,门派之多,总有九大家管不着的地方。”

“这天下,九大家管不着的也只有塞外蛮族了。”沈玉倾道。他对这对主仆有多欣赏就有多好奇,多疑虑。

“昆仑共议前,这世上的门派可比现在多得多了,何况是一个存心隐姓埋名的门派。”谢孤白道,“公子问了许多问题,谢某的问题却还没回答呢。”

沈玉倾道:“先生说拨乱反正,是与点苍想当盟主一事有关?”

“一任盟主不过十年,诸葛掌门正当壮年,等衡山李掌门卸任后,照轮便是点苍。他想当盟主,难道等不了这十年?”谢孤白问道,“公子想通理由了吗?”

“还请先生赐教。”沈玉倾其实已经隐隐猜到,但他性格稳重,不妄自开口,只是想听谢孤白亲口说出,与自己心中所想印证。

“点苍非得取得这任盟主不可。”谢孤白道,“他要的不是照默契选上的盟主之位,反之,他非要一个默契之外的盟主不可。”

“是为了打破昆仑共议这九十年来的默契?”沈玉倾道。

谢孤白点了点头,接着道:“默契之外的盟主,就表示此后盟主之位再也不必照着暗规轮流,每一任都得是票选出来的,这就给他开了一个口子。”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等沈玉倾理解,接着才道,“点苍可以永远都是盟主。”

“规矩是一任十年,不得续任。”沈玉倾道,“这是昆仑共议的规矩。”

“那时谁是盟主?谁又能改这规矩?”谢孤白道,“他能当上盟主,就表示他最少得到五票支持。那,他要改这个规矩,谁又能阻止?”

“总有人会阻止。”沈玉倾道,“武当、衡山、丐帮、少林、崆峒,这五大家不会接受。”

“这几年,少林因正俗之争渐次衰颓。武当的景况公子是知道的,只怕早失了与点苍叫板的能力。铁剑银卫不出甘肃,崆峒即便有异议,也难有作为。至于丐帮,两年前丐帮与点苍联姻的事,相信沈公子早已知悉了。”

沈玉倾沉默良久。谢孤白的分析十分在理,武当一连几任掌门沉迷修仙,政事荒驰,现今能与点苍叫板的门派只余下崆峒、衡山和丐帮,丐帮为姻亲,诸葛兄弟年轻时与母亲一同游历江湖,在甘肃结识了现今的崆峒掌门齐家兄弟,照母亲所说,两家私交甚笃。

如此,点苍的敌人就只剩下衡山了,最多还有少林。

“第一步是打破暗规。靠着五票以上的支持,靠着盟主权力削弱少林与衡山的影响力,这是第二步。等时机成熟了,就走第三步,更改规矩让点苍连任,此后点苍就是永远的盟主。”

沈玉倾吃了一惊,但也不算太吃惊。这与他所想差距不大,点苍抢这个盟主本就不可能只为一任。他说道:“若成了,这将是堪比春秋五霸的功业。”

谢孤白道:“第四步……”

还有第四步?这就出乎沈玉倾的意料了,他不禁问道:“第四步是什么?”

“等点苍一点一点靠着盟主的力量削弱少林和衡山,他还会甘心只当一个盟主?”谢孤白道,“他会慢慢吞下其他们派。”

“妄兴战端,九大家不会坐视。”沈玉倾道,“真到了那时候,任谁也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六国联合,足以抗秦,然秦仍灭六国。”

沈玉倾默然,过了会,问道:“李掌门见不及此吗?其他掌门没想到吗?”

“或许有人想到,或许没有,又或者几十年后的事情,谁能预料?诸葛然也不能预料。”谢孤白道,“或许九大家当中也有人希望打破这规矩。这是诸葛然的筹划,但筹划不一定能成功。春秋五霸轮替,谁知道二十年后又是何者称雄?”

但可预知,天下将因此而乱。沈玉倾知道这道理。只要点苍打破这个规矩,一旦开了头,十年、二十年,和平的日子终究会到头,随之就是天下大乱。

“三票。”谢孤白伸出三根手指,“汾阳夜袭后,华山就与点苍交好,甚至可说唯点苍马首是瞻,加上姻亲丐帮,点苍目前有三票,还差两票才能选上盟主。”

“假若今日青城被迫投靠点苍,青城和点苍就包围了唐门。铁剑银卫不出甘肃,唐门无援,也会被迫投靠点苍。”

“这就是先生之所以说‘天下大乱,乱起青城’的原因。”沈玉倾道,“只要青城今天支持点苍,就会种下未来天下大乱的种子。”

“往更深一层想,一旦唐门青城都支持点苍,崆峒便被青城、唐门、华山三派包围,就算不提齐二爷与诸葛掌门的交情,单是断了周围商道也足够把崆峒逼向绝路,届时必然连崆峒也得支持点苍。”谢孤白道,“整个西半边统一了,加上丐帮在东南一方互为犄角,衡山、少林、武当全然不足为惧。”

“如果把这番话告诉李掌门呢?”沈玉倾问道,“由衡山出面阻止?”

“李掌门如果开始拉拢阵营,那就默认了此后的昆仑共议不再是暗规照轮,而是允许各自结党,点苍非常乐意看到这结果。或许可以在这一届上拖个十年,但最终结果不变,仍旧是各选阵营,相互僵持。”

“现在还有谁能阻止这件事?”谢孤白问,“沈公子,您怎么想?”

水烧开了,发出了“呜呜”的鸣叫声,沈玉倾倒茶洗杯,一不留神让滚水烫了手指,忙缩了回来。

“公子小心。”谢孤白伸手接过水壶。

“我没事。”沈玉倾看着被烫伤的指尖,若有所思。他总算明白了这对主仆亲近自己的的打算。

“齐三爷仁侠仗义,彭小丐雄据江西,觉空首座是李掌门故交,冷面夫人手腕高明……”沈玉倾道,“我只是青城世子。”

谢孤白不由得赞叹眼前这人,除了仁心侠胆外,还有这份定力。自己在他面前说这等大事,他依然能面不改色。

“他是能做大事的人。”谢孤白心想,“而且聪明,只要稍加提点,他立刻就能明白。”

“如果阻止点苍,势必开罪点苍,这是陷青城于危地。”沈玉倾道,“我不能这么做。”

“沈公子不但要愿意做,还要能做到。”谢孤白道,“这不只是为了青城,也是为了天下,为了有个清明世道。”

沈玉倾没再继续话题,他起身装了一壶水,重新煮茶,仪态典雅,全然看不出心中疑虑。谢孤白知道他需要时间思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介入这等大事,尤其以他青城世子的身份,可说是富贵荣华已极,就算点苍的筹谋成真,他最少也有二十年太平日子可过。

一个聪明英俊,荣华富贵,占尽天下便宜的人很难胸有大志,毕竟,他还能追求什么呢?

但这种人若有追求,追求的必然不是简单的东西。

到了戌时,谢孤白乘着马车重回牢中,不忘替朱门殇捎带两瓶上好的剑南春,还有两盘小菜。朱门殇见他去而复返,不停套话,谢孤白只是劝他喝酒,说没事了,要朱门殇多等几天。朱门殇只得喝酒睡闷觉不提。

※※※

辰时,沈玉倾坐在君子阁外的一棵树下,望着君子阁那块牌匾,良久不语。沈未辰昨日戏耍了一回诸葛然,来向哥哥讨赏,见沈玉倾发呆,从后走上,轻轻喊了一声:“哥?”

沈玉倾见是小妹来了,笑道:“来找哥哥领赏了?”

沈未辰在沈玉倾身边坐下,问道:“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沈玉倾道:“我想爷爷。”

“怎么好端端的想起爷爷?”沈未辰问。沈怀忧生前对这俩兄妹最是疼爱,每有闲暇就抓这对孙儿来陪。沈未辰八岁习武,展现出过人天分,雅夫人素来不喜女儿习武,还是沈怀忧不忍埋没孙女天分,下令雅爷亲自教习。此时听沈玉倾说起爷爷,沈未辰不免感伤。

“我记得这君子阁是我十岁时盖好的,那之前我跟爹娘一起住在轩辕阁。”沈玉倾道,“爷爷知道我年纪到了,得搬出来住,特地找匠人日夜监工建造。有一回,他抱着我,就坐在这树下,看着工人盖房子,问我,玉儿,这以后就是你的住所,你要取什么名字?”

“我记得,哥你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愿能以君子自持,以小人为戒,就取名君子阁。’”沈未辰微笑道,“爷爷听了这话,开心了好几天呢。”

“这只是后半段,前半段还有个故事呢。”沈玉倾笑道,“你没听过吧?”

沈未辰摇头道:“这我真不知道,哥哥快说。”

“爷爷就记得我们的好,只说后半,前半训我的事就给忘了。”沈玉倾道,“我却一直记得。”

“到底是什么事?”沈未辰问。

“那天工人正在架梁,我见又高又粗的梁柱立起,周围又有许多建造用的木料,于是问爷爷:‘爷爷,为什么有的木头当梁柱,有的当门,有的当墙,有的拿来烧,有的拿来当斧柄?’”

“爷爷说,那是材质不同,只有又高又粗又壮的木头才能当得了梁柱。我就说,我懂了,这就是因利而取害,以无用为大用的道理。因为这些木头又大又坚固,才会被拿来当柱子,这不是明哲保身的道理。”

“没想爷爷却板起了脸孔,他说:‘玉儿,你在胡说什么?’我说:‘这是书上说的。’爷爷就说:‘书上的道理只有一半对,另一半你要自己想。我们青城虽然是道家出身,但也要有儒家入世的理想。你瞧,窗户墙壁也是木头,桌椅茶几也是木头,斧柄剑把都是木头,这是各安其位,各适其职。最差的木头就拿去烧,这种木头容易找,多得很,可能当顶梁柱的木头少之又少。这地上所有木头堆起来,比这根梁木大上好几倍,可全加起来也没有一根梁木贵。要是每根梁木都想着‘材大难用’,大家都长得又歪又软,房子怎么盖,谁来支撑这厅堂?那些木头最终只能拿去厨房。’”

“是什么料就该干什么事,是顶梁柱就得当顶梁柱,当了顶梁柱就得能撑起这间房,爷爷这样说。”

“那时掌门已经当上世子,哥你就是下任世子,青城未来的掌门,爷爷这样说,那是对你的期许。”沈未辰道,“爷爷也常对我说,我学武好玩,但不能荒废功课,别的也要学,要知道怎么帮丈夫打理一家,尤其不能恃宠而骄。”她没提到,爷爷还夸她长得好,将来一定能嫁进大门派,只要与夫家关系好,对青城帮助匪浅。

“教训完我,爷爷才问起我要帮这屋子取什么名。我听了爷爷的话,才说了后来那些话,取名君子阁。”沈玉倾道。

“哥倒是学以致用。”沈未辰微笑。

“小妹,你觉得,哥撑得起来吗?”沈玉倾望着君子阁,抿了抿嘴唇,俊雅的脸上露出刚毅之色。

※※※

辰时末,沈庸辞派人传沈玉倾问安。沈玉倾知道父亲要问昨晚夜宴上的事,收拾了心情,搭了软轿来到了轩辕阁。这里是掌门居所,他十岁之前都住在这,他见周围没有侍从,知道是父亲故意遣退,伸手敲门,道:“爹,孩儿来了。”

轩辕阁是私居,到了这里便无须以“掌门”相称。

只听沈庸辞道:“进来吧。”

沈玉倾推开门,楚夫人问道:“吃过饭了?”

沈玉倾回道:“吃过了。”

楚夫人道:“辛苦你了。我听你爹说了,这事……雅爷做的吧?”

沈玉倾道:“没有证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