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毕懋康107(1 / 2)

一切事宜再次进入快节奏,五月初二军营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刘天佑组织了战后会议,要点清晰,军功奖赏、战事复盘、武器装备升级、各战兵营人员补充、赎罪营改编等。尤其是武器装备升级,刘天佑很看重,直接带着战争过程中汇总的武器瑕疵问题及各营将领与各军工坊的负责人开专门的对接会议。

战后军中有两个重要的人事调整,骑兵营营长刘军重伤恢复比较缓慢且年龄大了,主动请辞,刘天佑同意了,骑兵营暂由副将赵志刚接掌。炮营营长李兆武也因为年龄大了,主动请辞,同样准了,炮营由副将刘云接掌。刘天佑并不想放弃这些宝藏一般的老兵,他想成立一个军事学院,以后的技术兵种、军官都要经过军事学院的培训,目前刘军伤势未愈,接着养伤,李兆武则被安排为炮坊的负责人,刘天佑对炮坊的工艺改进、生产进度都挺不满,加上马玉柱快把钢炼出来了,必然要应用到火炮铸造上的,炮坊就更需要得力的人来掌控了。

五月初三巡视火铳工坊时,钱师傅拿出了两支枪管是钻出来的鲁密铳献宝似的给刘天佑,经测试,完全钻出来的枪管气密性是更好了,但有效射程提升的并不明显,只提升了不到二十步,而且了解到钻一个这样的枪管要半个多月,钻孔过程中报废率很高后,大批量的申请被被刘天佑否决,而他关心的燧发枪还没有进展。

五月初六刘天佑与赵昭仪的婚事便定下来了,定于八月初六大婚,之所以定于八月是因为按汉族传统观念,六月、七月需规避,如定于五月又显得太急躁了。

婚事定下来后,唐季送来一份大礼,他表示可以给刘家引荐明朝的火器大家毕懋康,这个消息是唐季当面跟刘义平讲的,这两年刘家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招募火器工匠,对明朝内的火器方面的名人也有所了解,听唐季说起毕懋康,刘义平非常重视,并立刻派人把刘天佑从军营喊了回来。

刘天佑听唐季说完,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这位可是明末真正的火器专家,可惜没有得到朝廷重视,等唐季说完,刘天佑就郑重的表示感激,并表示只要能将毕懋康请到釜山来,刘家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唐季听到刘天佑如此表态,赶紧解释,他只能引荐,且最多只能请到两位徒子徒孙而已,毕懋康本人是不用想的,见刘天佑不解,唐季补充了一句:“毕懋康是明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文人,且颇有风骨,对明朝非常忠诚。”

“文人、进士”两词让刘天佑清醒了不少,他是很清楚目前明朝文人的地位的,便询问如何才能说服毕懋康,唐季沉吟了一下道:“引荐毕懋康其实还有我前任上官张保磊的面子,张大人在明朝内还是有些门路的,如何说服毕懋康还需张大人多出力,另外你们还有自身优势,就是刚跟后金军打完战,且有不俗的战果,同时还又是汉人,所以我觉得你们还是有希望从毕懋康那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的。”

“我听说毕懋康如今遭排挤,罢官在家,如我们以巨利许之,能否请他过来?”刘义平问道。

唐季貌似并不意外刘家知晓毕懋康的近况,只是摇摇头道:“毕懋康这样的人才,朝廷说起用就会起用,他本也是士绅家族出身,很难以利诱之。”

“世叔,我们怎么去见他呢?”刘天佑有些急迫,世叔的称呼是婚事定下后唐季主动要求刘天佑跟着赵昭仪叫的。

“十天后,我需回北京一趟,到时你们派一个有分量的人一同去,先到北京见张保磊大人,然后跟张大人的人去见毕懋康。”唐季想了下说道。

当天便决定由刘海军随唐季一同去北京,北京那边对去年大爆炸的查探已经结束,刘海军带回来的那俩铸炮工匠也没掀起另外的波澜,而且这次是混在唐季的队伍中,应该没什么危险。沟通后,刘海军也很愿意再次回北京,他对上次没能完成任务还是心有不甘的。

出发前的几天,刘海军开始恶补相关信息,刘家自己探知的及唐季提供的所有毕懋康的信息,目前军中火铳、火炮相关信息,所了解到的欧罗巴国家的各种火器信息,并推演与毕懋康交流的一些方式。刘天佑给刘海军交代的任务非常明确,第一、打探燧发枪的消息,要是有可能,弄到样品;第二、尽可能争取获得毕懋康的相关军械著作;第三、尽可能带几位得到毕懋康真传的弟子回来,只要不造成伤害,各种方法都能使用。

当刘天佑积极推进战后军队发展的时候,汉城王宫内,仁祖及几位重臣终于有时间讨论刘家军的问题了,参与议事的人员范围不大,张晚、李贵、李元翼、吴允谦。李元翼先发言:“王上,刘天佑已经与汉商商会会长赵进家的小女儿正式订婚了,将于八月完婚,关于这个婚约的问题,也核实过,几年前就有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