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探究钱庄模式105(1 / 2)

短暂的偶遇很快结束,刘天佑跟赵昭仪两人除了简单的示意外一句话都没讲,看似平淡,实则已经很大程度超出了礼制。

刘天佑的母亲张氏出生于明朝勋贵家族,正如她自己所说,自从改头换面离开明境后,她是认命了的,所以大儿子刘仁的婚事她没干预,可这几年刘家崛起太快,快到她都有点恍惚,直到住进现在的府邸,她才真正的调整过来,有过豪门的成长经历,她很快便真正掌控了刘家后宅,不论是大儿媳还是刘义海、刘义兵那边的家属,都被她管的服服帖帖的。重新审视了家族目前的情况后,张氏对小儿子刘天佑的婚事有了想法,对刘义平与赵家的那个口头婚约她不是很在乎,嘴上是督促刘天佑成婚,但没真正的逼迫过,直到仁祖有联姻刘家的密报传来,她很清晰的认知与王族联姻不是好的选择,加上刘天佑也表示不能参与此种联姻后,她才同意今天举家到赵进府中作客。

赵昭仪的综合素质达到了张氏的预期,颜值、身材都算一流,学识不错,重要的是身上没有沾上商贾之气,但对商贾之道也有一些不俗的认识,这一点让张氏比较满意,算得上出淤泥而不染,而且行为举止比较大气,没有惺惺作态之举,所以张氏才有了刚才那一番话,同时她在思考赵进其人,赵家可不是这几年才发家的,是有传承的,这还在早几年就与刘义平达成了口头婚约,说明赵进是有着独到的看人眼光的。

赵家对刘天佑的观察也比较满意,刘天佑以前从不参加年轻人的聚会,虽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些消息,但都很片面,由于早几年刘天佑干过“土匪”,招安前后又杀了很多官兵,平时大量的时候都泡在军营和军工坊里,这次跟后金兵打仗又砍了很多女真兵的脑袋,搞的赵夫人很担心刘天佑是个粗鲁、嗜杀之人,今天见过后才知道这是位懂礼数、有见识、气场独特、仪表堂堂的青年才俊。

赵子明带着刘家兄弟回到正堂,此时屋内多了一位钱大钧,钱大钧敬陪末座,正在谈论钱庄的事情,见到刘家兄弟进来,也是站起来打了招呼。赵进招呼道:“你们回来的正好,我们正在聊钱庄的事情呢,我那个小钱庄钱老板也有股份,平时的也参与管理,他懂的比我多,所以就请钱老板来给我们讲讲钱庄的运作。”刘仁前两天已经向赵进打听过钱庄的事情了。

钱大钧今天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把钱庄的运作模式完完整整的讲了一遍,刘家几位边听边消化,听钱大钧讲完,刘仁、刘天佑均眉头紧锁,这个运作模式跟他们兄弟俩私下讨论的完全不一样,现在的模式本质上就是个放高利贷的,刘天佑不知不觉的摇了摇头,这样的钱庄不做也罢,没意思的。

钱大钧见两位刘公子都有些困惑,便开口问道:“可是钱某哪里没说清楚?两位公子但问无防。”

刘仁开口道:“钱老板说的很清楚,是我们理解的有问题,没想到这钱庄就是当铺跟高利贷的结合,也没想到这个银票机制竟然如此简单。”

“刘公子不能单纯的认为银票机制简单,这流程上看似简单,但银票很难仿制,取银漏洞都被堵住了。”钱大钧说道。

刘仁听了笑道:“钱老板误解了,我等并没有想做那些造假的事情。对了,朝鲜官府对私营钱庄是什么态度?对铸币是什么态度?”

“官府还是放任的,没有明确的管辖,由于朝鲜市面上缺少流通的货币,对铸币这一块是支持的,银锭有所管控,对铜钱算是完全放开状态。”钱大钧解释。

“刘家真是准备筹办钱庄么?”赵进突然问道。

刘仁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道:“最近一直在想汉商商会不算小了,如今算是已经囊括了在朝的绝大部分上规模的汉商了,可为什么一家上规模的钱庄都没呢?商户不时需要资金短暂过度,是经商过程中常有的事情吧?都是怎么解决的?”

这问题钱大钧没回答,等了片刻赵进开口了:“其实多年前汉商里是有多家钱庄的,我这个钱庄以前的规模要比现在还大一些,甚至也可以发定额银票了,后来朝鲜王族的钱庄进驻,有一些桌子底下的交易,汉商的钱庄就剩我这一家,且规模萎缩,好处就是我们拿到了码头的一部分股份。”

“原来是这样,这就是说汉商不得新开钱庄了么?还有这家钱庄到底是王族的哪一位控制?之前倒也侧面打听过,可一问到此处就讳莫如深了。”刘仁问道。

赵进摇摇头:“具体说不清,说什么的都有,之前说是光海君的王后家族控制的,但后来仁祖登基也没见有什么变故,是不是王族内部进行了交易,我们也不得而知。”

“对此我也不清楚,在汉城也很少与这钱庄打交道。”见众人看过来,唐季也开口道。

见唐季这么说了,赵进继续说道:“倒也没有说不允许汉商继续开钱庄,只是这事涉及到了王族,大家都不愿意碰了,我这个钱庄保留下来还是对方觉得汉商钱庄突然全部关闭影响不好,才保留下来,毕竟那时候明朝还是很有威严的,当然这个钱庄虽然规模不大,我还是让出部分股份给了原来那几位有钱庄的汉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