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库尔缠97(1 / 2)

硕托提了多个攻城方案均被驳斥,最后他看出来阿敏是不愿损耗精锐攻击安州城了,真要坚持攻击,他的正红旗就必须派主力攻城,想了想也不再言语。

三月初七巳时,阿敏大军先锋部队硕托部抵达安州城南五里,派人带着会盟盟约到南门叫门,要求安州守军大开城门,大军要穿过安州城过江。在南门守着的是刘海波,他让人回话,要求后金士兵放下武器、解除甲胄、千人一队,依次入城过江,武器、甲胄在过江后奉还。

如此过城条件被硕托视为耻辱,便派一队约摸五百人的汉军缓缓向前试探,南面城墙上有五门十斤炮,安州城墙有八米多高,炮上了城墙,射程也就随着城墙的高度而提高,刘海波也不惯着,发出警示后,那股军队差不多进到离安州城四里左右位置的时候,就下令炮击了,硕托见安州守军真敢炮击,自是气急,却也让那股汉军撤回来了,因为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

午时,再次有人来叫门,这回来的是随同阿敏大军的朝鲜官员右议政吴允谦的下属金秀贤,他顺利进了安州城,见到了刘天佑、刘义海,他是替阿敏来开道的,这回提出的要求相对实际一点,不进安州城,从两侧绕过安州城,经江面上的浮桥北上,为了快速离开朝鲜,就不另搭浮桥了,直接通过安州北门位置的浮桥北上。

听完金秀贤的话,刘义海问:“用安州北门的浮桥是谁提出来的?”

“阿敏提出希望快速回后金,朝廷也希望后金军队快速离开朝鲜,所以一起商议出这个撤离路线,本来是要自搭浮桥的,后金军的斥候说发现你们把原来江面的浮桥重新搭起来了,所以我建议直接使用这个浮桥,最起码可以节省半天时间。”金秀贤道。

刘天佑、刘义海等,包括李文轩都用一种无语的目光看着金秀贤,这金秀贤是完全不懂军事么?感受到众人的异样,他开口问道:“有什么问题么?让后金军快速离开是王上的意思,他们早点离开,也能让外出避难的百姓早点回家、休养生息,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啊。”

这时刘天佑问道:“咱们的官军到哪儿了,进平壤了么?”

“约定好的是三月初十,张晚的大军进驻平壤”金秀贤道。

“现在在哪儿?”刘天佑继续问。

“还在开城,哎呀,刘将军,问这些干什么?咱还是抓紧让阿敏的大军离开吧,早离开早好。”金秀贤道。

此时有士兵进来报告,江北斥候回报昨夜岳托率三千余骑兵绕过河流,朝江北过来了。

“金大人,岳托的军队不率先回后金,反而朝安州来了,这在你们的计划之中么?“刘天佑问。

“这到不在,我们跟阿敏谈的一直是他手下的主力大军,对那些偏师没有具体的计划,想来岳托是来接应阿敏的吧。哎呀,刘将军,不要担心,会盟已经成功了,全部签字、画押了,不会有问题的,还是早点把阿敏大军送走,咱们也能向王上复命啊。“金秀贤道。

“金大人,后金的辎重全部跟大军一道行军了么?在军队内什么位置?有多少朝鲜青壮百姓、官军俘虏?“刘天佑接着问。

金秀贤不是蠢人,他意识到有些不对,可能要出事,想了下说:“阿敏军中有劫掠的四千余百姓青壮,四千多的俘虏士兵,大量的辎重,全部在中军。后金军中女真兵、蒙族兵、汉军、朝鲜叛军加起来近七万人,后金军中也有不少炮,还有些弩车。刘将军,你们要三思。“

“怎么还有七万人?不是打了好几仗么?你们会盟谈的什么?这些百姓、俘虏还能让后金军带回去?”李文轩有些愤怒。

金秀贤想说什么,最终抬了抬手,什么都没说。

“从以前获得的情报中,后金军中的炮不多的,现在有多少炮?哪些炮?”刘天佑问。

“具体不清楚。”金秀贤犹豫了一下接着说:“据说平壤城头的那些炮都被后金军给拆下来了,加上原安州城墙上的,单就这俩重镇内的守城炮应该就不少了。”

“平壤不是提前放弃了么,那些炮没撤走?”刘天佑有些奇怪。

“说是毁了一部分,后金军来的速度太快,没来得及都撤走。”金秀贤道。

“尹暄被杀的不冤,身为平安道观察使,如此重镇不战而逃,还把重炮这些武器留给敌军,这些行为与叛国何异啊!”李文轩今天尤其的愤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