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和谈”成功95(1 / 2)

二月二十七安州城内,一场军事会议在城主府中召开,刘家军各级将官全员参加。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其实与军事无关,却非常重要,保持刘家军的独立性!平安道观察使金起宗是位有着较高道行的官员,不论他与刘天佑、刘义海的分歧如何大,但他对刘家军各营将领,尤其是鲜族士兵的几个营,却是非常“友好”的,这种异常情况很快被刘天佑察觉到了。军队组建过程中刘义平单独建立了一套针对军队内部的情报网络,各营都有情报人员,本来刘天佑对此并不重视,甚至觉得这样做会影响军队的团结,可刘义平坚持了,也通过交流说服了刘天佑,此次大军北上,这个情报体系由刘天佑、刘义海共同掌控,所以这种异常情况很快汇报了上来,令刘天佑比较欣慰的是几个鲜族将领都及时将这种情况主动上报了。

第二个议题是来援官军的管理问题,在金起宗到安州前所有的朝鲜官军都按照刘天佑的要求进行整编、统一管理,那位来了之后,新到的官军就保留了原来的建制,理论上还听命于刘义海、刘天佑,但实际上都听命于金起宗,导致后来部分已入城的官军有私自离开。刘天佑的应对就是新到来的官军必须接受整编,不接受整编的不得入城,不提供任何军用物资,当然所有官军在此次战争结束后,仍然回各自的属地,这个措施自然是加剧了与金起宗的矛盾,可刘天佑不在乎了,而且金起宗马上又要回安州了,会议中继续强化、细化了管理细节。

第三个议题是后金的水师问题,朝鲜水师主力未能第一时间扑灭叛逃后金的那部分战船,在和谈取得进展后,就默认了后金掌控那部分战船,这个情报经刘家水师探明后汇报到刘天佑这里,会议中刘天佑直接给邓晓峰下令,需实时监控后金掌控的舰队,一旦发现这部分舰队有回后金的企图,需全部剿灭。

第四个议题是平壤城的问题,二月二十六金起宗又把平壤丢了,金川郡守军投降后,二月二十五,后金一支偏师兵临平壤城下,提出后金需要征用平壤,要在平壤城内举行结盟仪式,金起宗硬气了一天,第二天就带着守军撤出了平壤,并派人通知刘义海、李文轩,二月二十八将率军到达安州协助守城。这个消息刚说出来,会场内就炸了锅,刘海波更是当场口吐芬芳。讨论后刘天佑直接拍板,以仁祖授权的大军统帅名义发公文给金起宗,要求此部官军驻守价川,不得入安州城,并请李文轩把公文抄送仁祖。

会中刘天佑询问城内官军士兵士气、训练情况,均反馈按实际人数核发一个月军饷、补足士兵装备后,但士兵均士气都还不错,训练还算积极,也都愿意听从调遣,但由于是按实际人数核发军饷的,军官的油水没了,导致一些官军将领有些微词,认为这是剥夺了他们权利。刘天佑询问这些是打这几千朝鲜官兵的主意了,但还没下定决心。见刘天佑有些担心这会影响官军士兵的作战能力,刘义海表示,官军已经打散整编了,以前的将领对士兵的掌控力很小了,不会影响战力。

那位平安道观察使金起宗接到不允许他手下军队入安州城的公文后,非常愤怒,大骂刘家目无上官、心怀不轨,不过最终还是老实的去了价川,因为在平壤他见到了后金军偏师的军威,他是见识到后,自知手下这些次流士兵不足以对抗后才让出平壤,美其名曰为了和谈,现在在他的幕僚提醒他刘家军队可是实打实的灭了后金不少军队才能占住安州后,才忍下了心中那口怒气。

二月末,后金与朝鲜的和谈的细节已经进一步敲定,三月初二有急报送到了安州,说和平谈判已经成功,三月初三将举行会盟仪式,要求安州开放通道,让后金军离开,但具体的和谈细节却没有告知,也没有提出其余的要求。接到这份急报后,刘天佑也召集众将开了个预警会议,战争进行到目前状态,需要谨防后金大军无需应对朝鲜官军后全力攻击安州。

三月初四有快报经陆上通道送至安州,三月初三会盟成功,朝鲜与后金签订了江都之盟,朝鲜右议政吴允谦、崔鸣吉等朝鲜重臣同后金方面的刘兴祚、库尔缠及固山额真纳穆泰等订立盟誓,朝鲜后金结兄弟之盟,以后互不侵犯,友好通商,盟约签订完后,后金军依次撤出朝鲜。随会盟消息同时送过来的还有一份仁祖的命令,要求刘家军一直驻守安州直到后金军完全撤离朝鲜,并强调刘义海仍是安州城最高军事指挥官,待后金军通过安州北上后,民生、政务这一块交由新派来的官员负责。或许是得知了刘家与金起宗的矛盾,或许是朝鲜官军再次的失利,让仁祖更加认清了现实,这份命令中再次明确了刘家的军事指挥权利,并言明将另派官员来接管安州。

刘天佑看着这份极其简单的会盟内容,有些无语,国与国之间的会盟文件这么简单么?后金这一个多月来劫掠的粮食、财物、百姓青壮、作战获得的俘虏这些就任由后金带走么?后金撤走的具体计划、日程也都没规定?后方被侵占城池的交接方式?这哪是什么会盟,简直就是求着后金兵罢战并恭送出境的意思。

刘天佑吐槽了一顿后也就罢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战争总算要结束了,回到后堂继续商议事情。刚进屋就听有人道:“天佑,是会盟的文书送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