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战前统一思想、大战来临84(2 / 2)

“如不能获得的话,前两年朝廷那些官员找机会克扣釜山驻军定额军饷、军需的事情会经常发生,甚至兵源也会出问题,甚至迫于无奈需要扩大军队中鲜族士兵的规模,到时候朝廷就会借机加派细作进入我们军队,一旦达到某个程度,就会影响刘家对军队的控制力了。”赵本荣接着说道。

赵本荣这两段话把刘义海父子有点惊到了,他们父子其实都属于猛将型,对这种涉及政治性质的东西有些不敏感,刘义海的很过观点其实都是刘义平教他的,他自己理解的并不透彻。赵本荣在刘家成功立足釜山后三个月就真正意义上的投靠过来了,所以刚两段话也算是掏心掏肺了。

刘义海有些不解,问道:“我看那位仁祖已经认可咱们了呀,最近送来的饷银、抚恤银、赏银还有那些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算是非常丰厚了吧,再说我们也多次强调要作战自主权,他们也是承认的呀,再说我们现在撤退也不是撤回釜山啊,还是会继续在北方作战的,这会有什么问题?”

“义海叔还记得唐季之前说的话么?朝鲜王族对朝鲜内部出现一支汉人为主的军队是很忌惮的,而且是王族的统一态度。现在仁祖大力支持我们,无非是觉得我们有用,一旦这场战争结束,他的思想就会转变,我们未经全军压上的大战,就撤离战场,战后定然会被有心人说成保存实力的,那我们用什么来获得仁祖长久一点的支持呢?我不奢望他能一直支持我们,只希望支持的时间能长一点。”刘天佑道。

“那就打安州,而且我觉得安州并没那么难打。”刘海波插言了。

刘天佑来了兴趣,示意刘海波接着说。

“你不是让我好好研究萨尔浒之战么,当初努尔哈赤的核心战略是“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现在阿敏面临的情况类似啊,前有朝鲜官军主力顶着,后有我们跟毛文龙部霍霍后方,天佑之前分析后金军的战略目的是速战速决,那么阿敏必然要集中力量强攻官军主力逼迫这个仁祖答应他们的和谈条件。之前阿敏在安州派重兵驻守,是因为清川江上有桥,那两座桥能节省五十里的行军路程,且安州城中被朝鲜军囤积的大量物资被他们缴获了,他们有派重兵驻守的理由。现在呢,桥没了,他们必须绕路了,且水师兄弟又探出安州城内的朝鲜叛军到北边来了,说明后金军对安州城的定位下降了,既然下降了,阿敏就很有可能抽调城内的守军精锐去跟朝鲜官军作战了,甚至说现在留在城内的就是做侦查用的,接到的肯定不是死守安州城的命令了,重要性定位下降了,没有死守的必要了。“刘海波分析道。

“分析大体上是没问题的,但核心的军力配置我们并没有完全探明,一旦我们集中力量上岸攻击安州的话,遭遇危机再想撤退就不会那么从容了,所以要等水师的探子进一步探明敌情再做最终决断,真探出安州守军兵力不足的话,那我们就真强攻了,如果不能确认,我们去跟毛文龙合兵一处也不是不可以。今天依托大营硬顶一天,是打给各方人员看的,也能迷惑各方,为我们明天的计划做铺垫。“刘天佑道。

统一了主要将领的思想后,大营内就开始积极备战了,静待后金军大军来攻,刘义海进行指挥,本来是安排刘海波进行前线指挥的,结果这家伙一门心思想着打安州,主动请缨带着几个人随水师人员上岸侦查去了。

刘天佑这边进行战前讨论时,后金军大帐内岳托也在召开战前会议,大帐内的人比想象中的要多,除了岳托及他手下的俩甲喇额真、阿木尔台吉及他的千夫长,还有沿鸭绿江北上军队的指挥官正白旗的甲喇额真鳌荣泰及蒙军千夫长巴吉,安州来的三千朝鲜叛军将领韩姜国旺。

岳托先通报了战情,毛文龙非常狡猾,到目前上岸的不足五千人,且仍然滞留在铁山城的南边沿海,没有攻击铁山城的迹象,原想趁毛文龙部攻击铁山时,由鳌荣泰率手下的一千五百女真骑兵及一千五百蒙古骑兵击溃其毛部上岸的主力的,可机会一直不曾出现。釜山刘家军目前仍然被围在花岛靠海大营,已探出他们有部分士兵提前上船了,具体数量还不清楚,这个刘家军虽然是朝鲜官军序列,但却是以明人为主的军队,阿敏贝勒送来的情报分析这可能也是明朝安插在朝鲜内的军队。通过前两天的交手情况,我们发现这支军队跟以前的戚家军一样擅长使用火器,虽然作战风格有些不一样,但同样精锐。

正白旗的甲喇额真鳌荣泰道:“这个毛文龙部上岸了却不攻城,应该是防着我们的骑兵,他们跟这个釜山刘家肯定有呼应的,我们可否佯攻花岛大营,放大声势,毛文龙得到消息后应该就会攻击铁山城了,那样我部就有机会了。“

见其余人没意见,岳托便道:“此法正合我意,但我不仅是佯攻,会投入重兵猛攻,今天还是雨天,对他们的火器有限制,有利于我们,如他们真撤下大部战兵上船了,那我们就彻底攻占花岛大营;如他们主力还在,就打着看,能吃下就吃,吃不下也把声势放大,可以引诱毛文龙部攻铁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