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逼婚进行时、商会合作51(2 / 2)

刘天佑并未正面回答,而是说道:“会长放心,这盐并不产于朝鲜境内,不怕这朝鲜的官员来查,目前明朝与朝鲜的陆上商路被后金隔开了,两边的贸易只能走海运,要么是向北到山东、天津那边,要么往南,往北的咱先不谈,这往南的,只要我们不同意,他就过不去,商路在您手上,釜山码头这边我们也能查透,他们找不了别人,就算找了,他们的商船也到不了大明。”

最后这句表露的比较赤裸裸,但赵进、钱大钧知道这是实话,釜山的水师也在刘家手里,而且这两年添了不少船。

见刘天佑说的有些过于赤裸裸,刘义平说道:“犬子做事冒进、唐突,没想到冲撞到赵兄的生意,还望海涵啊。这盐眼下已经变成了辽东难民活下去的希望,能多卖点盐,辽东难民就能多活一些。刘家财力单薄,能釜山立足已经承蒙大家鼎力支持了,实在没有多余的财力去养活更多的难民了,犬子才打起了食盐的生意。”

赵进是聪明人也是明白人,刚刘家几人的话很明白的告诉他刘家已经在北面开拓出能够产私盐的商路了,随即说道:“于乱世中救助难民是有大功德的事情,这盐的生意赵某就不参与了,什么3000两的份额一说就作罢,也算是咱的一份善心了,而且以后也是自家人的生意了。”自家人这三字是看着刘天佑对着刘义平说的。

刘义平、刘仁听完哈哈一笑,举杯道谢,弄的刘天佑有些不自然,不过他眼珠子一转问道:“会长,您做粮食生意么?我有一个想法或许能弥补您的食盐方面的损失。”

赵进来了兴趣:“哦?贤侄但说无防,我在釜山有个农庄,但还真没涉及粮食生意。”

“前些年粮价平稳,还真不是介入粮食生意的好时候,不过这些年由于战乱不断,加上气候变化,已经有不少地方出现粮食欠收、缺粮的问题,就比如后金努尔哈赤在大肆屠杀汉人的“无谷之人”,就是因为粮食连续欠收,而且明朝境内陕西那边也出现了旱灾,我看这个趋势很不好,未来的粮价上涨是大概率。”刘天佑说道。

“据我所知明朝南部产量区是连年丰收的,明朝廷也有官府组织南粮北调,主要通过内陆的漕运运输,我们怕是很难介入啊。”赵进对于经商这一块还是很有研究的。

此时刘仁已经反应过来天佑想要借助商会的本钱及收粮渠道了,刘家商行的财力还是太弱了,便接话道:“南部诸省确实没有遭灾,但粮食产量总体上并没有增长多少,不少商户、地主都把自家的天用于养桑、种茶了,北方的粮价据我们得到的消息,确实在上涨,只是目前来看涨幅不算大,但上涨的趋势已经起来了。明朝境内确实是通过漕运进行粮食运输的,正常年份、粮价可控的情况下,官府由于朝廷政策自然是偏袒漕运的,但漕运的成本必然比海运要高,只要出现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我们就有机会从海上运粮去山东、天津。”

宴席上谈了一会儿后赵进便同意参与粮食生意了,钱大钧自然不甘落后表示也要参与,几人约定将派人详谈合作细节。

这次酒宴刘天佑算是收获颇丰,心情不错,但一到家就麻瓜了,刘义平、刘仁把赵进在席间那“自家人生意”的说法说给了张氏听,张氏一听便说要派人提亲、张罗婚事,嫂子金氏也开始参与,一家人其乐融融、齐心协力的“逼婚”。

刘天佑自然是极力拒绝的,什么面都没见过、长相、高矮、胖瘦、性格等等理由被众人一一驳斥、一一承诺解决。最后实在没招了,天佑耍起了无赖,反正这时候不结婚,一堆事情忙都忙不完,结果张氏直接跟刘义平说,参照他大哥刘仁,结婚、生娃,有娃后再出来管事,没娃就在家待着!这把刘天佑雷的不清,直接说那给我先纳个妾吧,保证给您整个娃出来,这时候结婚是不可能的。这把张氏气的不轻,刘义平没纳过妾,刘仁现在也没有,这小儿子婚都没结就要先纳妾,直接一顿猛揍,刘天佑也就趁机溜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