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进祠堂知历史(1 / 1)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族长、刘义海终于带着队伍回到了刘家堡,而刘义兵也出现在这个队伍里面,天佑看看大哥刘仁的表情,判断应该是带出去的人都回来了,没出什么状况。由于这些天的特殊情况,堡内也没举行特别的活动来庆祝元宵节,队伍进堡后就散去了。刘义平回到家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看到面如寒霜的夫人张氏,不过张氏看到满脸倦色的丈夫,终究没有发火,只是对刘义平说:“咱们有两个好儿子。”就让他休息了,而刘义平也直接说等会就带天佑进祠堂。

祠堂隔间内,刘义平、刘义海、刘义兵、刘仁、刘天佑、刘海波一起祭拜李氏先人的牌位,天佑是第一次进来,但毫无意外的神色,前些天审刘八的时候,已经大体猜到是什么情况了,倒是在刘义平郑重的对着先人牌位说带着李氏子弟李自强前来祭拜时有些诧异,原来自己本名李自强,跟那位的名字只差一个字,不过感觉还是天佑的名字更好一点,不过想到还在祠堂内,还对着李氏先人的牌位,赶紧收了心。

祭拜完后,刘义平便准备对天佑讲李氏这一脉迁徙刘家堡的始末,开始前先对刘八事件进行了梳理、总结。刘义平先对自己的这位小侄子表示了歉意,是他主导了刘天佑掉进冰窟事件的调查,而且确实锁定了刘八为最大怀疑对象,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还是放过了刘八,并未采取措施。刘天佑自然表示这是敌人过于狡猾,且这是有很大的突发性质,叔叔无需自责。同时心中判断,这位族叔的心胸还是比较宽广的。随后刘义平开始对天佑讲述家族的始末。

刘家堡属于明朝李氏一脉,李氏的辉煌始于你高祖李成梁,为明朝守卫辽东三十余年,你的曾祖李如松是李成梁长子,也是一代名将,所立功勋数不胜数,最大的功绩是二十多年前率领4万明军击退15万日本军,扬大明国威,保卫了朝鲜,我们现在可以偏居朝鲜也是仰仗了你曾祖的功劳,他本是指定的李家这一代的家主,但二十年前为朝中奸人所害,在一场跟蒙古土默特部的冲突中被出卖,陷入包围战死!高祖李成梁在长子李如松死后,要求你大祖父李世忠组建李氏隐世一脉,李世忠在锦衣卫内任职,借助职位之便,秘密组建了两支族人,一支由李清时带领,秘密隐于平壤附近,另一支由李猛带领,秘密隐于明境内陕西西安附近,这一支依托于当时任陕西延绥总兵的李如樟(李如松四弟)所建,但在万历三十二年时李如樟在一次边塞巡检中失踪,随后几年内李猛这一支便被不断打击,最终毁于马匪。刘家堡这一支不是李世忠建立,而是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复职辽东后秘密组建的,临行前面见家主李成梁时,家主说之前由李世忠建立的两支均被朝廷监视了,并未达到隐世的目的,我们这一支到达选定地点后,全面沉寂,不与任何人联系,与李家的所有关联全部斩断,只有李家家主才有权限联络我们。其实在李如松战死后,李成梁是想指定李如樟接掌李家的,只是李如樟最终也出了事,堂堂一地总兵竟然在辖区内巡视边塞时失踪了,此事对家主李成梁打击甚大,对朝廷的怨气也渐浓,为了家族传承,在万历三十六年时还组建了另一支族人力量,只是那时家主突然被再次罢职,这支族人就运作就暂停了,万历三十七年的时候,琉球国遭到日军入侵,向大明求援,但朝廷此时已经无力派军远征了,既没有成规模的远洋水师,也受困于自己内部问题,无力抽派大军,最终未能派军队支援琉球,趁此机会李成梁决定将这支族人派去琉球,争取一个安生立命之所,这支族人与我等不同,他们是明面上因故被开隔出李家的,属于驱逐流放之人,当时一共有500人去了琉球,由李义磊带队,他是李世忠未公开的小儿子,还有两位核心族人李义军、李冷色,后来又陆续派了些人,因为他们流落海外,且需与日本军交战,所以这支族人并被朝廷关注,只是目前在琉球的生存压力较大,琉球王国本就偏弱,无力抵挡日本军的入侵,就算得到李氏这支族人的帮助,也未能把日本军赶出去,目前琉球北部基本被日本控制,南边也人心惶惶,琉球王族分裂,一部分想向日本投降来保全琉球王室,另一部分则坚持抵抗。家主李成梁于万历四十三年离世,随后李家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名义上李如柏为李家现任家主,但对家族的掌控力大不如前,我们这一支已经多年未与家主联系。李成梁离世前曾给我们在外的三支族人定下方略,以我们刘家堡这一支为核心,在自身安全无碍的前提下,如李清时那一支遭遇灭族打击时给予帮助,尽可能救下核心的李氏族人,琉球那一支如实在支撑不下去,也尽可能在朝鲜境内找个地方安置下来。由于李清时那一支处于被监视状态,家主并未告知他刘家堡的存在,而琉球那边也只知道朝鲜境内有一支族人,但不知道具体在哪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家主留下来的特殊口令对接,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这一支,如今以我为首,刘义兵负责对外联络,刘义海负责军备,还有一位族人李勇军在东北百里的黑山岗扎寨,有近百人在那边。目前明朝内李氏更准确的信息我们也不太清楚。有什么想问的现在可以问。

刘天佑随即开口问道:“我们李家对明朝有如此功勋,为何陷入如此囧境?李氏组建的这几支人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干黑活么?为什么要组建这几支族人放在明朝以外的地方?”

刘义平答道:“大明朝的国策是以文制武,得不到朝堂文人支撑的武将都会被削弱、排挤,当年首辅申时行去职后,朝中的文官变开始不断的分化、打压我们李家。家主曾跟我说过,早年有江湖术士说过这样的话“宋有杨家将流传千古,明有李家将戍边,但衣冠难存!”开始的时候并未放在心上,后来长子李如松意外死于与蒙古土默特部冲突后,才开始重视这句话,遂让李世忠开始组建隐世一脉。如此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家族传承,没有其他目的,而且并未动用家族的主要力量,仅是多备一条后路而已。据我了解不少大家族都有类似的情况,将一支族人隐匿起来,这并不是李家独特的做法。将这几支族人放在明朝疆域以外,一是逼不得已,二是李家祖上是在明初的时候从朝鲜迁回大明的,所以首选就是朝鲜。”

刘天佑接着问:“皇帝对李家是什么态度?跟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真如刘八所言,我们要借助努尔哈赤的力量反叛么?”

刘义平说:“一直以来,万历帝对我李家还是厚待的,如李如松战死后,被追赠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并为立祠祭祀,但帝王的心思最难猜,如不是皇帝的默许,文官怎敢如此打压我们李家,后来李如樟竟然在辖区内巡视边塞时失踪了就是佐证!李成梁九子中李如松的能力最强,是李成梁最佳的继承人,可意外被包围战死!李如樟是九兄弟中除李如松外最出色的将领,也出了意外!还有李如梅,一直跟随李如松在外作战,骁勇无比,后来尽然被文官以胃敌不前的罪名弹劾罢官,以后便郁郁不得志,竟然先于李成梁而去。努尔哈赤兄弟本是家主李成梁的俘虏,后来念其父亲塔克世的功劳让他继承了父亲的土地、人马,只是不曾想努尔哈赤此人有如此能力、如此气运,如今成为一位枭雄,建立了后金。李成梁再次镇守辽东的时候,确实与其有一些来往,甚至纵容了他兼并建州女真各部,让其做大,但并无反叛之心,最多算是想养寇自重吧。如今李家更不可能与努尔哈赤串联了!家主李成梁卒前给我最后的消息中说,李家下一代中李如柏、李如桢能力不及他们大哥,很难独当一面,只希望他们可以安稳的守成,也希望我们尽可能的潜伏下去。

刘天佑心想还好没有联合努尔哈赤反叛的计划,而且李成梁对他二儿子、三儿子的评价还是很准的,思索片刻后继续问:“我曾祖父李如松当年是以4万明军打退了15万日军,打败后为什么没追击呢?要是增兵的话,是不是就把日本打投降了?

刘义平答道:“这个问题我年幼时也问过父亲,倭寇海盗祸害我大明边境多年,祖父以4万兵力便打退了15万日军,为什么不趁势追击,一举解决倭寇之患呢?经父亲解释后才得知,当初祖父带的4万兵力可以说是明朝军中最强的野战部队了,我李家当时为了向皇帝表忠心,是尽遣精锐随祖父李如松作战,曾祖李成梁组建的8000余家丁尽数派给了祖父,加上辽东边军的精锐、戚家军及部分保定、山东军的精锐力量,朝堂当时是无力继续增兵了,而且朝廷始终认为北方蒙古才是心腹大患,各地的边军还需防备蒙古,不可能抽调了。重要的是日本军的战力并不弱,祖父虽然率军打败了日本军,但自身损失也比较大,而且损失的都是精锐,同时日军仍有相当实力的野战力量,在得不到援军的情况下,无力继续进攻了,由于朝廷并无成规模的远洋水师,最终在日本退兵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停战协议。”

刘天佑突然发问:“明朝派军队援助朝鲜,朝鲜出军费了么?我们损失这么大,朝鲜给抚恤了么?”这问题把刘义平问愣住了,思索后回答:“应该没有,我记得祖父在家族里谈及此事时说只是在朝鲜征集了一些粮草,打退日本军时,获得了部分缴获。”这个回答让刘海波都有点不爽了,本来是没他发言的机会的,也忍不住问:“为什么呀?我们帮朝鲜打仗,连军费都要自己出么?”此时刘义海打算了他儿子的问话:“朝鲜本就是明朝的藩属国,明朝保护自己藩属国本就理所应当的,如还索取军费,不有失大国威仪么?”刘天佑有点不爽了,问:“那朝鲜作为藩属国,平时交保护费么?额,就是进贡么?”刘义海确定的说道:“进贡的,记得每年朝廷都有一个藩属国朝贡的仪式,我小时候有幸远远的看过,藩属国朝贡完后,朝廷还发下赏赐。”“那朝贡些什么?赏赐些什么?哪个多?”刘义海又被问愣住了:“听说是赏赐多,大明朝威仪天下,自然对这些朝贡的藩属国比较优待的。”这把刘天佑气的:“这不傻么?又不交保护费,我们还得免费帮他们打仗,死的士兵还得我们自己抚恤,这是哪门子道理?”刘义平打断道:“这些国与国之间的事,我们就不讨论了,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刘天佑调整下情绪接着问目前明朝境外另两支族人的具体情况,这个问题刘义平思索了一下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这些具体事务等你历练两年后在参与,刘义兵此时接话:“族长,可以给小辈们点压力,让他们知道我们面临的压力。”见刘义平点头,刘义兵接着说:“目前以李清时为首在平壤的这支族人境况不太理想,正如之前判断的,这一脉已经被人监视起来了,而且在上任李家家主李成梁离世后这个监视更加肆无忌惮了,兵部情报司跟锦衣卫的两方的势力竟然明面上联合起来打击他们,两边时不时产生冲突。以前李清时跟当地官府的关系还不错的,常居中协调,可前一段时间官府的态度变了,不再管两边的事情。我们目前并未跟李清时那边建立直接联系,只是在外围监视,我们的人已经与监视李清时他们的人发生过冲突,这里有一件挺戏剧性的事情,刘八看到的那匹马,是我们的人杀掉对方后骑回来的,真不曾想到竟然引出了潜伏在我们内部的探子。前些天族长跟义海带人出门,会同李勇军那边的人,就是准备救援李清时他们的,可对方对方突然收手了。后来结合我从釜山那边获得的消息来看,明朝廷可能要大举对努尔哈赤用兵了,李家家主李如柏正领兵在辽东,想来是为了稳定军心吧。”刘天佑不理解了:“既然那一支族人已经明牌了,为什么不干脆打出李氏的名号,这样这些所谓的兵部情报司、锦衣卫什么的,还能明着打压?而且既然处于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朝廷还能一方面让李家家主带兵打仗,一方面又去欺负你的族人?这不是一种内耗加促使自己的军人离心离德的行为么?”此时刘义兵幽幽的说道:“谁能保证朝廷大军不会一股脑把李家也收拾了呢?朝中一直有人弹劾李家拥兵自重,与努尔哈赤不清不楚。李如松、李如樟、李如梅的遭遇其实已经说明了朝廷不信任我们李家的态度了!”“这些只是猜测,如今万历帝对李家还是厚爱的,李家仍有两位执掌兵权,还有不少人都在朝任职,李家的遭遇都是那些朝堂中的文官搞得鬼!”刘义平说道。“哎,族长,你太忠厚了。”刘义兵叹了口气。刘天佑没管刘义平的话,而是继续问刘义兵:“朝廷在对努尔哈赤用兵的同时,还有可能对自己的总兵下手?明军能确定打的赢么?”刘义兵说道:“努尔哈赤建的后金不过弹丸之地,之前是朝廷没派大军,让他耀武扬威的,只要朝廷真重视了,派遣大军合围,定能一战而胜的。而这次看起来,朝廷要调集大军围剿了,都已经让朝鲜派军了。就算努尔哈赤再能打,可实力在那,明军拿人命堆都能堆死他了。”聊到这里刘天佑已经不想聊下去了,他是知道历史脉络的,刘义兵的态度可能是绝大部分明人当下的态度,努尔哈赤不过弹丸之地,只要朝廷愿意,定能灭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