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来自袁可立的拉拢136(2 / 2)

刘天佑的一番话让毛文龙有些沉默,见自家都督没说话,副将陈继盛开口道:“刘将军无需这么快下结论,此事确实事关重大,不如将军回去跟刘族长商议商议,袁老大人、毛都督是非常有诚意的。”

“我自然会跟父亲说明此间事情,不过诸位要需真正知晓刘家的核心利益所在,我们的军队虽然被称作刘家军,貌似是一支家族性质武装,实则是一支存活在大明以外汉人的一支军队,代表了这些汉人的利益。毛都督应该很清楚,自萨尔浒后朝鲜一直有游离于大明跟后金,虽然现任朝鲜王仁祖即位后稍有好转,但去年大败于后金后,整个朝鲜内部的亲后金势力抬头,亲明势力遭到压制了,所以刘家军队存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可轻易动之。”刘天佑有调理的叙说着。

毛文龙又点点头道:“是的,这些本都督也知晓,所以对袁老大人信中所言之事也是慎之又慎,刘公子所说的朝鲜朝堂局势的变动本都督也有关注,正因为如此才有今日之约,越是时局不利,越说明袁老大人复出的必要性,恕本都督直言,海外汉人的利益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明朝的强盛与否,不知这个观点刘公子是否认可?有任何担忧或想法不妨提出来,今日难得一聚,畅所欲言,所谈话题仅局限于屋内之人知晓,绝不外传!”

“海外汉人的利益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明朝的强盛与否,都督这句直指问题本质,说的非常好!朝鲜与大明朝的关系之所以走下坡路,核心就是萨尔浒后明军与后金军屡战屡败,导致朝鲜对明朝的敬畏心下降,其实不仅仅是朝鲜,原来南洋的一些视明朝为宗主国的小国如今被欧罗巴各国不断侵占,而明朝并无作为,这种趋势下去,明朝天朝上国的地位迟早会破灭!而明朝要想重塑威严,就必须在军事上有所作为,这个背景下启用一些有军事能力的大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刘天佑道。

“刘将军其实也不必过于涨他人威风,我大明渡过萨尔浒之后的虚弱期后,这些年军威日盛,已经多次在辽东取得大捷,想必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复失地了。”一直没有发言的徐敷奏说道。

“那也叫大捷?这是一些厚颜无耻之人吹嘘的吧,拿到北京城忽悠战功的说辞而已,要真是大捷,觉华岛那些军民是白死的?几个守城之战而已,谈何大捷!”刘海波不屑的说道。

徐敷奏想说什么,被毛文龙制止了,并说道:“确实如此,袁崇焕这奸贼甚是奸诈,广宁、锦州那边集结了大量明军精锐,可面对后金军时仍然只敢据城而守,不敢野战,耗退后金军后就当大捷上报,着实无耻。去年后金军侵朝,正式此人狼子野心,妄图拿我东江镇和朝鲜军民去消耗后金军,一直以各种理由不出兵,这才给了阿敏机会,哎!”

“正因如此,我们才期待袁老大人的复出啊,不能让此等人执掌大军权柄,否则祸害无穷!”陈继盛一下子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毛文龙也是经验丰富之人,立刻顺着陈继盛的话道:“是的,刘公子有任何担忧或想法但说无防。”

见毛文龙几个盯着不放,刘天佑思考了下道:“刘家与都督、袁老大人相识已久,与都督更是合作多次,相互也算是知之甚深,有些话我就直说了。刘家绝不敢忘自己是汉人家族的身份,但有些事情现在很难解,刘家的来历想必各位都是知道的,被污蔑为死罪后逃去朝鲜的,我祖父一辈都被污蔑致死,只有父辈一些人逃出来了,当初诬陷我刘家的这个愁恨,绝不敢忘;到今天为止,在明朝兵部的记录文件中刘家仍是死罪之身,就这一点,日后那些京城的文臣就能随意拿捏刘家;第三、刘家奋斗至今,在朝鲜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这种利益谁能保证?第四、刘家在朝鲜南驻于釜山抵御日本,北驻于安州作为汉城抵御北方的防线,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符合明朝的利益的,前段时间朝鲜南部与日本军发生摩擦的事情你们应该也有所耳闻的,一旦刘家撤出,这些事关明朝的利益谁来保证?”

“当初陷害刘家的随军太监已经死了,不过刘公子放心,这方面事宜袁老大人定会做周全的安排。”毛文龙道。

刘天佑直接摇摇头道:“这事现在无解,魏忠贤死后,明朝朝堂东林党必然要坐大了,这帮都是文人,袁老大人与东林党不是一路人,也左右不了这些人。另外死一个太监有什么用?当初拿我刘家去背锅、顶罪的可不止一个太监,还有那辽东门阀李氏,他们一同主导了那件事,如今李氏仍然是明朝勋贵,岂是我小小刘家能比的?恕我直言,我看不到回明朝后刘家的生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