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网络夹击47(1 / 2)

热搜上#拥有教师编制,他们后悔了#霸屏好几天。

三联生活周刊中说,“90后采访对象张小徽告诉我们,她曾对教书怀有过极大的热情。但真的工作以后,张小徽发现,‘轻松’只是她自己的想象。采访时,她详细回忆了自己当老师时的日程:每天八点前就要提前到班里迎接学生,上午上两节课,还要批改作业,带学生做课间操,组织和监督学生做值日、记录出勤情况;中午和下午虽然没有教学任务,但要管理学生吃午饭,监督午休,批改作业,回复家长信息,参加学校会议等。下午四点学校就放学了,但张小徽要连续带几个托管班,七点左右才能下班。她说,回到家里,自己还要备课,回复家长信息,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多才能真正休息。就是在这样负荷的工作强度下,入职一个月左右,张小徽就萌生了辞职的想法。根据她的观察,许多同行患有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意识到这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的时候,张小徽在工作半年后,坚定地选择了离开。张小徽估算了一下,她当小学主课老师和班主任时,只有三成工作是教书任务,其他七成,都是社会任务。我们的另一位采访对象也提到,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上课,还要安排班级活动、班会课,对接当地社区、医院或者消防局、交通局等政府机构,甚至会在凌晨两点被校领导叫起来,去做志愿者。这些繁重的社会任务,让她感觉身心疲惫,这跟她选择做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于是选择了辞职。在张小徽看来,这形成了一个悖论,‘人们越认为老师很轻松,就越倾向给老师布置更多社会任务。殊不知,很多老师已经被这些附加任务压垮了。’她有时会感到自己有苦难言,‘我们抱怨或者倾诉工作困难时,社会舆论甚至家人还往往认为,是我们太娇气、吃不了苦。’”

评论区里,只有真正做老师的人叫苦连天。

不是教师职业的人,明显有他们的看法。

有人说,“今天晚上刚给孩子交了这学期的延时课费768元,上学期560元,上上学期520元,上上学期360元……看到好多老师说拿到手的延时课费也没多少,可是96天,每天8元,每一个班按60+算!共十班,每个代课老师最少带两个到三个班!一个月怎么也有四千多了!每天不到两小时呀!那么钱到底去了哪里!”

也有人说,“高薪和编制让向往教师职业的人甘心前仆后继的去卷,既想又要是现在年轻人的思维。”

还有人说,“一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假期怎么不说呀,多少社会岗位干满十年才能有那么十多天的假期。而且岗位是好是坏,看报考人数就知道咯,一线队伍越来越卷的学历能够说明一部分问题。”

#郑州轻生女教师曾被要求加班数石榴#在网上霸屏数日。

南方都市报道:“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日前,河南郑州管城区建兴路小学一位吕姓教师留遗书后跳楼自杀的帖子引发网络热议,遗书中有其很想教书育人,但学校的工作、活动、领导的检查,让她像进了“牢笼”,“每天提着最后一口气在工作”等表述。一位年轻老师就这么走了,着实令人痛心。参加工作仅三个月,压力究竟有多大?就在轻生教师入职的当月底,ZZ市教育局还曾公开答复一份政协委员关于“减轻教师负担”的提案,就当地已经做到并落实的教师“减负”措施做了梳理汇报。比如在一项名为“落实清单,治理干扰项目”的答复中,当地教育部门为落实上级为教师“减负”的文件精神,届时开始,就在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制发,规范统计报表,统筹各种创建评比活动,集中清理教育系统各类创建评比活动,以及归口管理教师培训事宜,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等等。可以理解为,种种措施,正在支撑着当地为教师“减负”的基本盘。但对照新入职仅三个月的小吕老师的工作日常,教学之外那些加不完的班、填不完的表却依然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又是哪里出了问题?

评论区里,叫苦连天的还是那些做老师的人们。

有人说,“被要求加班数石榴?看似荒诞不经,但现实工作中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还有人说,“小学教师。。。标准的朝九晚五双休寒假暑假拉满的工作。如果这都嫌累。。。那。。。”

还有人叫嚷着,“官方消息快点出来吧,网络上的消息多少有些离奇离谱。”

与此同时。

#教师全员竞聘上岗#的热搜屡屡不断。

有大咖分析:“现在各地都在搞县管校聘,目的是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然而有的地方曲解了县管校聘政策,搞成了全员竞聘上岗,实际上就是一种末位淘汰机制。全员竞聘上岗,势必就会有一批人被淘汰,这样一来那些年纪较大的、不会拉关系的老师就会吃亏。全员竞聘上岗不仅达不到优化师资的目的,反而因为流动过于频繁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校长权力过大,最终受损的是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

也有义愤填膺者,他们这样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