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破碎-8(VII)(1 / 2)

  李斯特的浮士德响起的时候,训练和示范同时开始。

  他们被命令脱掉衣服。他们照做。

  音乐被更换成李斯特的旦丁的时候,他们被要求摆出“一些”姿势。

  如果有谁不愿意遵从命令,就会遭到严苛的惩罚。殴打,不给吃喝,不让去厕所,不让坐下,不让休息……哪怕睡着都会被摇醒。

  只要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过后,无论什么命令,他们都会愿意执行。

  如同后天培养出的本能。

  ……

  闻哲知道这种“训练”的名字。

  第101章 破碎-8(VII)

  递进控制最基础的依据是利用人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的本能来构建条件反射。

  例如:饥饿和性,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身体得不到满足后大脑反向呈现的渴求信号源。

  而经过长期训练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经常会被一部分人误以为是习惯,其实它早已经接近于人类的本能了。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巴甫洛夫训练。

  实验很简单,只需要同时用食物和声音吸引狗,等到狗逐渐形成一种浅层条件反射,就只需要其中一个条件就能触发。

  再进一步叠加出一个复合型的结构:明确一个外在条件、一种奖励以及相应的惩罚,“收获”必然的结果。

  但,如果颠倒过来训练会如何?

  药物是控制成年人的最佳方法,因为他们已经被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习惯”所束缚,化学药剂作为辅助品,能麻痹他们的大脑,让他们逐渐沦为废人。

  反观出生时就是赤裸的,也是空白的婴儿,根本没有包括羞耻心在内的任何道德观念,而是后天由成年人教导才获得的人类所独有的特征。既然如此,就它们不是与生俱来的部分,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形的、社会所赋予的“习惯”,那么想要剔除这些已经成型的部分,就必须逆向使用条件反射训练,让他们回归到动物的状态。

  条件反射无疑是远胜于化学药剂、最适合孩子们的途径。

  场景被剪辑引领着发生跳转衔接,“预告片”般的“准备”环节结束后,依据孩子们胸口的“名牌”,他们被分门别类:

  有家族徽章和名字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孩子,他们会被带到其他地方,接受相对温和的“教育”,“惩罚”也是同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