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万丹港(1 / 2)

李华梅却是脸色一正道:“我哪里坏了,只要他们真能给我弄到一批赤砂糖的货,证明了他们的实力,那我就跟他们做一做生意也无不可啊。反正以后我是要到你这里来进货的,顺带做一下他们的生意,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你说是么。”

袁文弼道:“李姐姐说的自是有理。不过据我所知,裴家主要做槟榔生意,难道这个生意,李姐姐也做么?”

李华梅道:“可以做啊,虽然利润低了点,据我所知,在南洋各地,槟榔也是很畅销的。”

海南岛的槟榔生意,从宋代开始就十分兴盛,至今不衰,可说是岛上的支柱产业。

现今在雷州府,便有专营海南槟榔批发的行会“榔行”,槟榔商号云集该港的南亭街,可以跟雷州的糖业工会相媲美了。

此时岛上的槟榔也销往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占城,交趾等地。

袁文弼不知对方是说笑还是来真的,当然他也管不着。

只是想起两天前,吴善信誓旦旦说赤砂糖没货的嘴脸,心说天下事果然是无利不起早,搁我这没货,在李华梅这样的南洋海商那里,便大大的有货了,简直岂有此理。

现在堡中的白糖工坊已经正式开工了,每天能出产雪花白糖二千斤左右,相当于每天能消耗掉二十担的赤砂糖。

吴善这次带来的三百担赤砂糖,过个十天半个月就能消耗完,那时便又要停工停产了。

所以说,现在制约白糖工坊生产的,倒不是这工坊生产效率问题,而是这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这次吴善带来的这批赤砂糖,给袁文弼的报价是二两五钱银子一担,而袁文弼从黄友桂那里得知,在雷州府本地,糖行赤砂糖收购价是一担二两一钱银子。

如果吴善的进价跟糖行相同,那么他转手卖袁文弼,相当于一担赚了四钱银子,三百担就是总共赚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算上裴家在这笔生意上可能搭上的人情,以及人工运费,所冒的风险,好像他们赚的也不多,可能还是个亏本生意,难怪人家不愿意继续做了。

现在,袁文弼则在考虑,这白糖卖给李华梅的价格。

他的参考信息并不多,只知道现在赤砂糖在广州府那边的价格,是每担三两七八钱银子左右。

这个价格参考意义并不大,他卖的不是赤砂糖,而是白糖,属于“高附加值”商品。

但是他对于白糖现今在南洋那边的行情,又一无所知,所以这个价格让他很难定下来。

价格定的低了,自己吃亏,定高了,李华梅那边又得罪了。

但他今天,还是准备把这个价格给定下来。

当他扭扭捏捏,报出了五两银子每担的白糖价格时,心里着实有点发虚,心说我这“倒手”一卖,赤砂糖变白砂糖,就赚了一倍的利润,是不是有点过分,这价格定的太高了,让李姐姐没有了多少利润空间?

小心说出这个价格后,正准备等着李姐姐的狂风暴雨,雷霆之怒,然后再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谁知李华梅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意思,十分爽快的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好,五两一担就五两一担,咱们就这么定下来了!”

李华梅的脸上倒是看不出喜怒,但是看她答应的这般痛快,袁文弼就知道,这个价格,对方绝对是有的赚,可能还很满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