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似有海贼来袭(2 / 2)

大门外,陆续有村民正仓皇逃进堡来。

袁文弼没再多说,借着旁边堡墙内的台阶,快步登上寨墙,向着远处张眼眺望。

果然远远看见,海边一处高地墩台上,三道乌黑烟柱正冲天而起。

随即他又注意到,左边远处道路上,隐约出现了一行人的身影。

来人约莫有八九人,看着不像是在外面打鱼的村民,手头上隐隐还拿着刀弓。

难道来的海盗就是这几人?

如果是这样,他倒是放心了,就这么八九人,想打劫堡寨,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但如果只是海贼的先头部队,就不好说了。

这时堡寨外面已经没有了散落的渔民,罗秋山便带人关闭了寨门。

而堡寨外那一行约莫八九人此刻走得更近了些,已经可以看清,这些人头戴战笠,穿着破烂脏兮兮的鸳鸯战袄,手中拿着刀弓。

袁文弼恍然大悟,来人正是旁边通远巡检司的兵丁,刚才海边烽堠上的烽火,定是他们点燃的。

只是,这些巡检司的兵丁不坚守烽堠,不去所城,县城,跑到自己这堡寨来是做什么。

不容他多想,来的人已经跑到了堡寨下,看到了堡墙上的他,其中一个为首的军官抬头大喊道:“袁小公子,快开门,放我等进去,海贼若来攻,我等也可助你一臂之力!”

袁文弼认得底下说话的军官,正是通远巡检司的巡检王椿。

他并没有多想,这些巡检司的兵丁,不太可能是海贼的奸细,否则他们也不会点燃那墩台的烽火了。

何况他也正想问问敌情,便快速下了堡墙,命罗秋山他们打开寨门。

寨门打开,王椿带着他的八九个手下,如释重负的进得堡来,在他们身后,寨门又重新紧紧关上。

“王椿见过袁小公子!”

王椿很有眼色,也很有礼数的向袁文弼拱手问好。

目光瞥过袁文弼旁边被甲执锐的罗秋山等亲卫,目光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罗秋山等人作为曾经袁大督师的近卫亲兵,装备自然是十分精良齐全的,而现在他们这一身行头,便是当初任职亲卫时的装备,被私自隐匿带到了崖州。

但是,他们现在的身份已经是落籍在册的平民,按照大明律,刀枪武器倒也罢了,私藏甲胄可是重罪。

历朝历代,对甲胄都管理甚严,当初那位通古斯的野猪皮,不就是靠着十三副铠甲起家的么。

现在罗秋山他们一个个都甲胄鲜明,刀枪亮眼,看得王椿都眼馋。

当然,很识时务的他这会儿并不会提起这茬儿,只当作没看见。

王椿他们在暗中打量着罗秋山等人,而袁文弼也在打量观察着面前的这巡检司一行人。

这些人中,除了巡检王椿身上还穿了一件勉强像样的棉甲之外,其他八九人穿的都破破烂烂,身上的战袄补丁摞补丁,上面满是破洞,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有换过装了。

他们的神情也一个个麻木呆滞,面有菜色,如果丢下手中的刀弓,让人见了,说是一群乞丐也不为过,比起堡寨里的庄丁都多有不如。

刚才,这位王巡检说要帮助袁文弼他们防守堡寨,现在袁文弼觉得还是靠人不如靠己得了。

不过,他眼前却十分的羡慕这位王巡检,简直羡慕的要命。

不是羡慕王巡检手下有这八九个“好兵”,而是单纯羡慕对方巡检这个职位,即使巡检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

但就是这样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却掌管着通远巡检司这样的关津要冲之地,名正言顺的统领相应数量的巡丁弓兵,负责稽查往来行人商旅,打击走私,缉捕盗贼,巡视海上。

据说通远巡检司最盛时有兵丁三百,兵船五六艘,还掌管着鹿回头要塞之地,那是嘉靖年间设立的一处备倭水寨。

不过这处鹿回头水寨早已经废弃了,整个巡检司上上下下如今也不过十来人,不到二十人而已。

但是,在袁文弼看来,这是王椿无能,太糟蹋了巡检这个职位。

王椿觉得眼前的这位袁小公子盯着自己的眼神有点吓人,像是要吃掉自己似的。

他打了个寒战,不及多想,急声说道:“袁小公子,海贼势大,还请早做计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