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1 / 2)

  艾尔海森在进入赤王陵前稍微打量过其表面刻写的一些文字,除去那些在风沙中磨损了的,还是大致可以看出诸如“阿蒙”“拉”“拉?荷尔胡提”“凯佩拉”“阿图姆”之类的专用名词类词语。

  在深入内部时,艾尔海森也在甬道墙壁上发现了类似的文字,不过得益于内部的保存完好,他终于可以理解大部分字句。

  如果眼前的情况并非现在这么危急,艾尔海森大概率会选择好好阅读这些无人问津的历史。

  但眼下的他只会选择跳过那些既无意义可能也不真实的称颂,对“阿蒙”过往功绩的称颂,对“阿如”的称颂,对那段黄金时代的称颂。

  出于某种特别的心理,人们通常愿意将宝贵的事物安放在建筑的中央或者顶部,用地理位置的独一无二来彰显其价值。

  现在看来,这种心理在数百年前便已经存在。

  越接近中央,周围的文字就越多,其中记载的内容虽然大部分还是围绕着“阿蒙”的功绩和智慧展开,但就艾尔海森自己的判断,这里的记载的真实性毫无疑问大大提升。

  以这种变化为基点,不难推断出赤王陵的中央一定存有某件较为重要的东西。

  出于浪漫的假设和实在不想继续麻烦下去的心理,艾尔海森衷心期盼那就是愚人众所图谋的资料。

  第31章

  哪怕赤王的力量散去,赤王陵也完全不能算作普通建筑,其中不出于实际用途考虑的弯弯绕绕的设计足够消磨时间和耐心。

  艾尔海森不算精通妙论派的建筑课程,只是出于兴趣曾经稍作了解过。

  这一路墙上的壁画与记载逐渐变多,再结合艾尔海森心中对赤王陵内部结构的粗浅建模,他对自己是否走在正路一事还算颇有信心。

  ……

  一路上的房间他都仔细看过了,周围墙壁上记载的文字也大致浏览了一遍,可以确保没有什么信息被遗漏。

  房间内的书籍他只是简单翻阅了一遍前言,能看出这些书是赤王时代的知识产物,书本内容没有局限在史实和文化方面,在自然科学上亦有相当深入的研讨。

  这些书不管是哪一本流入教令院那帮自视甚高的学者眼中,都会让他们曾经对赤王文化的轻蔑灰飞烟灭。

  而墙壁上的记载内容也渐渐将重点放在了对“阿如”的赞咏上,按照这些文字所记录的,赤王在长久的沉默后回应了沙漠子明的祈愿,以无垠的神力停下了时间的流沙,将黄金般的慈悲平等地赐予所有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