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于此者,将若之何!31(1 / 2)

林登问道,

“夫子准备从何处下手。”

朱熹脸上仍无好颜色,捋着胡须说道,

“这漳州下辖四县,龙溪是一大县,龙岩,漳浦,长泰三县岁赋尚不及龙溪的八成。这四县官吏中只有龙溪县令翁德广,龙岩县尉刘壁熟悉经界事,是精明可用之人。长泰地方狭小,官吏中无可用之辈,漳浦也多昏庸,最为可恶的是县尉黄汲,此人虽然有才,可却无德,我正准备按劾此人。”

“以朝堂的效率,走完流程,恐怕事已迟了。”

面对林登的忧虑,朱熹却是大笑,摇头说道。

“某岂会不知!正所谓事急从权,这几人先处置了,再向上报告也不迟。”

“这······”

林登竟有些无语,还能如此作为吗?

看来对这位大儒来说,程序正义,比不上实体正义啊。

想来也是,朱熹的理学上承二程,而二程遵奉的又是孟子。

对孟学来说,社稷无用,则变置社稷。

若是合法的程序,得到了错误的结果,那么又何必遵奉程序呢?

正在他思索之际,朱熹继续说道。

“某随后会专门呈扎于陈提刑,道明缘由,若是不能惩戒此辈,深恐官吏便以为州郡无能,不能使唤下官,若他们争相仿效,无所畏惧,那若是有了轻重缓急之事,便真是愁不过来了。”

林登也赞同说道。

“有夫子的雷霆手段下来,漳州的官场会好上许多,对我们正经界一事,多有帮助,只是如此一来,漳州一地会有不少空缺,却该如何?夫子亦当早做准备。”

“此事我却早有准备,属县之中,有不能的,让他的佐官上位,若是又不能的,从他处选取官员,漳州之地人才不足,便从福建一路取,一路不足,便从补阙之官中寻得,总得让贤能之人,权领县事,这样才能做的成事情,若还只凭往日那套陈规,恐什么事情也做不得。”

朱熹说完后,又想了想,说道。

“此只是一个对下的法子,对上也得想出个办法来,想这朝堂诸公,惯于拖延,不如我直接把这正经界的事情,告之于民,那便任由他们拖延去吧。”

林登在心中思量,想此事不错,对朱熹说道。

“想来得写出一个晓示民众得榜单出来,这个榜单还应当多用俗语,以免民间之人,不知意思何在,受了别人得蒙骗。”

朱熹又是一笑,对林登说道。

“扶摇却是和我想到一处去了,这便是我之前所写,名为《晓示经界差甲头榜》,你可过目一阅。”

见朱熹走到了书桌前,寻出一册子,递了过来,林登连忙接过,仔细看了一遍,连声称好。

“朱子写的甚好,民众此番应是易懂了,弟子想来,是否也可写出一二戏文来,把朱子的大意,口耳相传于众。”

此前林登和朱熹已经做过此事,当时便效果颇好。

此时想来自是觉无不可,当即便同意了此事。

等此番商议过后,朱熹便开始了大刀阔斧动作。

一刀刀劈到了这陈旧的漳州官场之上,一时之间,漳州官场震动,不少官吏都被调离了岗位。

陈家此时,却还在等待消息,却只见这漳州官场的大动作,迟迟不见遇袭一事的任何消息传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