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流民去向(1 / 2)

此后一连数日,漳州衙门内仍是静不下来。

林登也发现漳州城中的士人,对朱熹的态度是极为复杂的。

一方面,对方是学满天下的儒学宗师,是天下无数士人敬仰的道学魁首,是能解四书五经的大儒朱子。

另一方面,对方又是来势汹汹的新任太守,是想行这扰民之政的朱熹。

对朱熹的争辩,一时也在各大酒肆,人烟密集等处,不断展开。

朱熹的拥护者自是占了多数,可也有不停摇头的人,这些人反对朱熹的理由,各有不同。

有人从思想上就反对程朱理学。

南宋的思想界,远未达到统一的地步,各种思想层出不穷,理学也只是其中显赫的一枝罢了。

除了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外,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也都各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思想上的分歧外,影响更大的莫过于切身利益上的受损。

虽然宋代的科学,相比于唐朝,已经极大的偏向于底层了,有无数出身贫寒的学子,通过科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可即使是在这些出身贫寒的学子里面,也并非所有人都站在“正经界”的一边。

虽然他们还未成为权贵的一员,可在日常生活里,早已和泥腿子们划清了界限。

既然那些贵戚们都反对这次新政,可见其确是暴政无疑!

在这种匆忙的情况下,刘爚也忘了和朱熹谈及林登的事,问一下《尚书》相关的事情。

因为他对《尚书》实在是了解的太少,对那种文风也并不熟悉。

所以一时之间,竟没记下来那日林登说的是什么。

这还如何去向朱子询问?

再回去向林扶摇询问了清楚,把那几句话给背下来,又实在是难以抹开面子。

只如此拖了一两日,便再顾不得去向朱子询问了,他要去追寻流民们的动向了。

刘爚以前本就做过莲城令,对安置流民一事,也颇为熟练,当即叫上了几个小吏,让他们到各个路口处,张贴告示,再到紧要之处,把无处可去的流民们带回。

这些流民们在见到小吏后,顿时是百般不愿意,可听说在开荒处吃得饱饭后,有些便将信将疑的跟着走了。

他们是没有寻得去处的那一批,就在林登他们享用着雪泡梅花酒时,他们已在用野菜充饥。

刘爚对此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他对惊愕的林登讲道。

“这还是承平之年,若是遇到了饥荒,人就像麦子一样成片的倒下去,漳洲城外也会堆满尸体,无人收尸,更别说那些野菜了,早被吃光了!”

“等你见识的多了,才懂得戒骄戒躁,踏实做学问,踏实做事的道理。”

林登本来听的还算仔细,到后面又是无语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