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才叫官二代(2 / 2)

袁绍直接送给他一个新手官场大礼包。

他本想通过杂途的方式,再招其入县衙谋得一官半职,奈何濮阳县人口仅有万户,虽说相较其他郡县而言,已然算是人口大县,但距离汉朝察举制的制度而言,仍是天差地别。

汉朝主要有三种选拔官员的手段制度。

察举。

征辟。

以及杂途。

袁绍写了封信,寄回了家。

很快,老家来信了。

信的内容很简单。

大致意思便是你老子今年的举孝廉机会已经出让了,给了隔壁刺史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二舅外甥,现在暂时没机会帮你完成这个任务了。

不过,你可以拿着我给你写的另一封信,送到兖州刺史的府邸,这一任兖州刺史曾经在我袁氏门下学过经学,就连如今能够成为一方刺史,我袁家也是出了不少力。

现在,是到了他们这些门生故吏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袁绍看完,信中老爷子虽然没有明说,但那话里话外透漏出的倨傲溢于言表。

毕竟。

四世三公的袁氏,闻名海内外,哪怕是一些久居深山的隐士大儒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今距离掀起第一场破坏汉室根基的黄巾起义虽然还有十余年的时间,但经过桓帝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大汉王朝如风雨漂泊的无根浮萍,摇摇欲坠。

在这场大肆打击士大夫,名士的状况下,汝南袁氏高坐梁上,任凭眼前的动乱横扫着朝堂格局。

党锢之祸使得士大夫们的地位直线下降,宦官专权的现象愈发严重。

虽然这场政治上的战争由宦官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民间风评却是一边倒的形式。

前有李膺慷慨入狱,后有将门之后皇甫规以未曾入党人名单为耻,上书桓帝请求连坐。

民间更是多有流传桓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如此种种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在这种情形下,处身世外的各郡大族便成了那些惶恐的宦官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其中,尤以此时的世间第一大族,四世三公的袁氏首当其冲。

于是,在一系列的背后运作下,袁氏的地位水涨船高,本就是顶级豪族的袁氏此时达到巅峰。

年满二十的袁绍刚入冠礼,表了字,便被朝廷以举孝廉的形式匆匆忙忙的走马上任,先是入朝为郎官,后升任濮阳县长。

而同样都是在刚起步阶段,刘备却只是经历了诸多困境方才从一介白身获得一官半职。

三年有余,濮阳县在袁绍的一系列治理下,已然焕然一新,与上一任县令的腐败高压政策下,袁绍的形象在这些平头百姓的心中俨然成了一位好官。

更别提这三年来,袁绍从自家本宗内源源不断的调来的钱财物质,就连府衙上上下下的薪水都是经由袁绍手亲自下发。

如今听闻这位大财主兼大清官竟有要离去的意思,县丞张辅自是不愿意这位衣食父母的离开,更别提自己的这身官服都是对方所带来的,如果那天没有袁绍的到来,自己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正在捡垃圾度日呢。

并且这三年来,大大小小的事务县长大人都亲力亲为,连带着县衙上下各级官员,衙役都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办起事来效率直线飙升。

真不知道这位明镜高悬的县长大人如果离去会变成什么样的,又或者是下一位赴任的县长大人会不会一如这位别具一格,截然不同的袁氏子弟般。

袁绍并未多说,面对众人殷切的眼神,他只是缓缓的褪下象征着一县之长的官服,再从桌椅夹层中抽出印绶官带。

归置好这一切,袁绍这才轻声道:“我母去世,我又怎么能够继续在这里安心待下去。”

“这里的一切我都已经打点完毕,后府的那些财物我已经尽数换作粮食,待那些外来流民增长繁多之时,打开粮仓分发下去。”

“至于这县长一职,我已呈奏章于郡守,想来不日便会有消息传下。”

“如不出意外,张辅便是新任濮阳县长一职。”

“那些粮食便是我送给你的第一把火。”

“至于其他人,职位原封不动,俸禄增添一级,我会将未来三年的俸禄遣人送来,你们若是愿意就继续当差,若是不愿我也不强求。”

说完这一切,袁绍自顾自的向外走去。

县丞张辅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天大的好差事竟然会落在自己头上,更别提县长给自己留下的一系列安排,可以说,哪怕是换个毫无执政经验的人来,只要按部就班进行下去,名声,履历,仕途,甚至更高一级的官位也未尝不可争一争。

再加上那一个本属于袁绍的任职功绩,链接大河,通往大江南北的濮阳运河已经是开通在即。

可以说,无论是谁,只要是在任上,这一个功劳落下来,甚至于皇帝的圣旨从遥远的雒阳降临。

他实在是想不通,一个贵族公子哥竟然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一个明明素未蒙面的路人。

平日里濮阳县内总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豪强世族想要依靠自己县丞的身份,从而能够有机会见到县长的机会,但张辅由始至终都记得县长当初说过的一句话。

没有什么能够比让人吃饱饭更重要的事。

从小一直苟延残喘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垃圾堆中的他,深切的能够体会到没有饭吃,饿着肚子在垃圾里翻找食物的艰苦。

于是乎,张辅便一直将这句话记在了心头,也切切实实得在进行着。

他当然明白那些世家所求究竟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想要通过官方的方式能够光明正大的压迫平民百姓。

毕竟。

前面几任的县令不都是如此吗。

他也知道,这一任万户大县的县长职位对于袁绍而言恐怕只是来走一遍过程,镀个金,然后再前往天子都城雒阳。

张辅并未见过皇帝长什么样,就连他的顶头上司东郡太守,还是上次袁绍下达进行运河工程的时候,太守特意前来观摩。

郡守掌握着一郡生杀大权,官员任免的绝对权利,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任谁也不会想到,一郡太守竟会露出那副谄媚的态度,与自家县长站在一起,身份就像是反转过来般。

县长在前挥斥方遒,太守跟在后面不时点头哈腰,完全没有一郡太守的风范。

对此,袁绍并没感觉到丝毫意外。

毕竟。

谁让他是货真价实的官二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