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红颜薄命,天道不公40(1 / 2)

叶净能有与天斗的魄力和能耐,可是在洛阳做了皇帝的安禄山没有,别说去跟天斗了,他就连与叶净能斗的魄力都没有。

所以当安禄山再次看到太史局特意为他准备的那柄叫做天时的玉剑时,还是忍不住的瑟瑟发抖,心胆俱颤,差点就要一命呜呼。

那把造型优美灵动甚至有些憨厚的玉剑,可一点都不如它的样子那般可爱。那把玉剑的来历极为神秘,自从它神秘出现在安禄山的龙椅上起,直到后来被人重新收入匣中,安禄山再亲自将它供上高台,那把玉剑就动弹过一次。但就只那一次,便叫安禄山知道了什么叫做天罚,什么叫做毋庸置疑。

安禄山如孙子一般遵照玉剑主人留下的指令,没有一丝一毫犹豫,他当时就派人十万火急传令给儿子安庆绪,命他不论潼关是否已经攻破,千万不得立刻进攻大唐京都长安城。

看着那座已经被轰成齑粉的宫殿,安禄山不觉得自己的肉身会比那座宫殿坚固。紫微宫西侧那座由砖石堆砌的五层华贵宫殿,就因为那把小小的玉剑动弹了一下,发出了一道剑气,然后整座恢弘的宫殿就被那道剑气撕成了废墟,那大殿里的太监宫女守卫士兵甚至连哼一声都来不及,就那么瞬间消失了,尸骨无存。

那日在场亲眼目睹那等骇人景象的所有人,大多都是瘫软如泥,只有常持满和太史局几个人神态还算平静,毕竟如此手段,他们以前跟着各自的师尊也多少见识过一些。反观安禄山则是面如土色,那因为丹药之功略有好转的眼睛此刻泪如泉涌,瘫在地上如同一堆肉泥,裤裆里更是黄汤横流,虽然前管失守,可到底比起那些连后庭都泄洪的手下人多少能好那么一丢丢。

此间场面,屎尿横流,臭味熏天,好不狼狈!

常持满鄙夷的看着这位自号大燕皇帝的蛮人,因为有世俗家人的羁绊,他不敢把这份鄙夷表现的太过明显,但骨子里对叛贼们的那份蔑视却是越来越浓。

就这等货色,还想学人家做皇帝,比起当年的那位汝阳王都差了不止一筹。

话又说回来,常持满每每回想起当年跟汝阳王畅谈一日的场景,无不对那位丰神俊朗神采飞扬的汝阳王大为尊崇。

话说那日他们二人把酒言欢到深夜,从三皇五帝讲到四书五经,从春夏秋冬讲到天地大道,从市井老百姓讲到法师叶净能,二人越聊越投机,越聊越没边,各种浅近谐戏之事也有涉猎,甚至聊起了深宫里的风月隐晦,话题最后不知为何引到了时下那位最受李隆基宠爱的武婕妤身上。

想那李隆基风流帝王,后宫中十数位国色天香的妃嫔佳丽,哪一个不是才貌出众身世渊博,唯独这位武婕妤,她能以十四岁之少龄被李隆基封为婕妤,之后便是一宠多年,直到今日还是专宠一身。百姓们听说了皇帝陛下专情武婕妤一人后纷纷传言,莫非当今天子是个深情之人。可是汝阳王自己知道,他们老李家的血脉里根本就没有深情那玩意,一生只爱一个人?纯属扯淡!咱们这位专情的皇帝早年任职潞州别驾时勾搭上的那个赵氏不就是个明证,那般声名远播的风流浪姬皇帝都甘之如饴,更何况万千良家美人。

只是世俗百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罢了。

聊到那位传闻中的武婕妤,汝阳王饮了一口酒,他把身后的绵垫往上提了点,身子往后一倒,半躺下对常持满说道:

“虽说陛下对那位武婕妤专宠有加,可天不专美,据说这位武婕妤命途也是多舛,少时没了亲父,被武后娘娘接养到了宫中。后来陛下将她纳入后宫,可惜在前虽已生过三胎,却都夭折不久,三年前再生一子,现已有三岁余,寄养在娘家族内,不知此子可能长久否!人生三不幸,已占其二,可悲可怜!”

常持满此刻也是酒酣耳热,觉得跟眼前的王爷隐隐有了知己之好,便也似忘了那些皇家忌讳,他微微一笑,回答了一句:

“此子当寿,只是命途多舛,也不逍遥!”

汝阳王闻听常持满此言,立刻坐直了身子,手里的酒樽也因此晃动不已,就连洒水都洒溅到床帷之上。汝阳王却全没在意,有点急忙忙的问道:

“莫非常仙师还会预测未来之法?”

常持满又是微微一笑,一边轻轻摆手,一边回话:

“实不相瞒,某虽跟着师尊学得一些术法神通,可对谶纬预言之术却并不擅长,非某不才,实乃师尊也不精于此道!倒叫王爷失望了!”

汝阳王听了矮道人这番回答才明白,原来不是常持满不会,而是他师傅叶净能也不怎么会,真是可惜了。当下就有点悻悻然,沉默了一会又似想到了什么,重新看向常持满,问道:

“可是孤曾听闻,尊师叶道长曾于御前为陛下向天问卦,所求乃是皇后宿运子嗣之事?莫非传闻有假?”

常持满被这么一问,也是有点发愣,他没着急回答,而是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才开口,只听他说:

“王爷莫怪,非贫道有心欺瞒,实乃此事某知不祥,只是偶然听同门师兄曾谈及过一二,具体内情可能有误,王爷且当故事来听,若有偏差,莫怪贫道!”

汝阳王刚才还有点失望,突然听常持满这么说,登时兴趣大增,他放下酒樽,急忙忙笑眯眯的回答:

“不怪不怪,仙师尽管讲来!”

常持满得了回应,当下不紧不慢的讲起来。

原来这事还得从叶净能于长安城剑斩狐妖救少女说起,叶净能自从那件事以后,无论百官还是百姓,无不是将他传的沸沸扬扬神乎其神,都说他是天上神仙下凡,世上就没有他办不到的事。

没想到这件事也不知如何,竟传到了当今皇后娘娘耳中,或是从小厮丫鬟那听来的野风,或是自己娘家心腹传来密信,总之皇后娘娘知道了叶净能的本领,她虽然看似地位崇高不可攀,荣华富贵到了极点,可惜天不作美,人无完人。

原来就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年仅九岁尚未及笄的王皇后就被则天女皇选中,许给了自己的皇孙李隆基。王皇后本名王有荣,出身于数百年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先祖是南北朝名将王神念,父亲王仁皎官至太仆卿,封祁国公。哥哥王守一跟李隆基交情深厚,在李隆基逆风翻盘的路上立下了不少功劳。

而王有容自己虽然生的是女儿身,但她为人聪慧、生性果敢,很有大局观,先祖祖父父亲的英明睿智都继承到了她的身上。李隆基从女皇时苟且偷生到韦皇后时崭露头角,再从太平公主时的举步维艰到最终的执掌大权荣登大宝,崛起之路上,这位王妃没少为他出谋划策,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做“贤内助。

那时候唐中宗李显刚被自己的老婆闺女下药毒死,朝堂上震荡不安,皇后韦氏拥立幼小重茂太子,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临朝称制,并准备效仿婆母武则天做女皇帝。她勾结了大批朝堂官员,并且暗中扶持自己娘家的势力,将皇宫里的禁军首领全换成了自家兄弟,眼看着就要再行武则天之事,李唐男儿又要被另外一个女人摁上了砧板。

值此危急关头,远在潞州的李隆基和亲信们秘密筹划起事,枕边人王有荣在幕后也帮助李隆基谋划讨逆事宜,并鼓励他果断举兵,韦氏一党就这样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铲除。之后,王有荣又利用娘家的深厚实力,帮助已经称帝的李隆基铲除她们那野心巨大的亲姑母太平公主一党,努力地帮自家郎君稳固住了皇位。虽然在整个朝堂争斗过程中,王妃的功劳未必有刘幽求王毛仲等人那么大,但李隆基之所以能平定内乱、夺得帝位,发妻王有荣绝对有着不小的功劳。也正因如此,唐玄宗对这位患难与共的发妻王有荣很是信赖,并在登基后不久,便册立她为皇后,从此二人齐心,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牢靠的基础,李隆基立志要当唐太宗,王皇后自己也做好了成为长孙皇后那般人物的准备。

可惜就是这般完美的一国皇母,风光无限的背后,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痛苦和忧愁,也不知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有损,总之皇帝皇后夫妻几十年了,感情也算和睦融洽,可这位王皇后却是从未生下过一儿半女。要知道宫门深似海,多少人期盼着能母凭子贵鱼跃龙门,虽然她是正王妃,后来更是贵为一国皇后,与皇帝也是伉俪情深,可再深的感情也需要子女来维系,别说天家无情,就是普通百姓,生不出孩子对于一个女人也是天大的灾难。更何况皇帝身边女人无数,更有个妖精一般的武婕妤,年轻娇媚,整天惹得王皇后急火攻心,别说叫她生孩子了,十天半个月连皇帝面都见不上。那天突然听闻坊间出现叶净能如此神异一人,当下她便起了心思,看能不能有个什么好法子,好请动那位高人出手。

之后,皇后娘娘好不容易把皇帝请到了自己的宫中,先是夫妻多时不见,缠绵恩爱了一番。瞅着皇帝兴致尚好,皇后便对皇帝说道:

“妾近日听闻有一叶净能法术通神,妾欲求子,不敢不奏,还请陛下体谅。”

皇帝看着身边这位相伴将近一生的妻子,也是感慨良多。是啊,在昔年那些无比煎熬、杀机四伏的岁月里,陪伴自己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那个小丫头如今也是三十多岁的妇人了,这些年真是苦了她了。再加上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得承受多大的煎熬啊!虽然她抚养着自己与杨贵嫔所生的儿子李亨,可那到底不如自己亲身的好啊!想到这里,他难得的抚摸着自己发妻的脸庞,看着这位眼角生纹的贤良女子,语调温柔的说道:

“菱儿,三郎对你不住,这些年苦了你了,我这便差人去请叶净能,你且等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