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高山初逢(2 / 2)

当询问后知晓古今乃是闯入禁山苍茫森修行后,两人不禁凉气倒吸,只是古今却并未提及山中所发生之事,只是以侥幸为由一笔带过。

二人也未多问,只是未想到自己入秘境挥刀斩棘之时,古今亦未懈怠,而且更是前往传闻中的生死之地,不免对古今愈发钦佩。

青衍文看古今的眼神难以言喻,但经前次与古今交战,亦被古今点醒,觉悟个中之理。

自己并非弱者,怎能因追寻前者望尘莫及而自暴自弃,世事难料,许是总有一日,自己亦会纵横天下,何必在此刻妄自菲薄。

因其直勾勾盯得古今半晌,待回过神来,却见古今鸡皮疙瘩一身,怯生生看着自己,似是误会了什么,不禁莞尔一笑,心中自叹道:“也许这名叫古今的男子,与当年所见得古剑生真个是不相上下呢”。

随后二人又将秘境之中一些讯息告于古今,俱是倾囊相授,也直教古今感激不尽,提前对秘境略有一番了解。

据悉,其二人经历虽有差别却大同小异,秘境内生死攸关之所并不多,至于一些传承之列,也非难如登天,只程度不同,而他二人所获宝物便是传承所获,故而威能超俗。

古今听闻二人所获竟是传承,不禁对其愈加侧目,一月之期便可吸收传承,当真是天赋异禀。

听闻古书所传,即便是宫阶上品传承,若要尽数消化,也须得数月之久,毕竟传承的是逝者的精气念道修为,需吸收同化,再加磨砺。

古今听闻后感触颇多,明日自己便进入秘境,既然秘境只教人停滞一月,则说明其内必有加速销取传承之法,亦或是传承修为并非雄浑,更况乎古今更愿相信自己的实力,坚信自己乃是一介天才。

几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而后便各自散去,走之前不忘对太子道谢,太子却只是颔笑致意,并未多说什么。

次日一早,太子便带古今至秘境洞口,又对古今叮嘱一番后,方才教其入内。

古今亦不拖沓,一跨步便洋洋洒洒入内,心念太子方才的忠告:“入得其内后,万不可乱闯,那二人之所以未有性命之忧,便是因太过循规蹈矩,其内但凡有张贴符篆封条之处,俱是前辈高人所评定的危险之地,万不敢当做儿戏,误闯其中,一月之期非久,尽量多寻一些奇遇,获一些造化传承……”。

闻言,古今郑重点头示意,而后便也不废话,直转身朝洞内走去。

行至祭坛之上,此次亦是将领郑卫刚将阵法开启。

古今只觉眼前一闪,恍恍惚惚,待再看清眼前之景,周遭已然物是人非。

此刻的自己已然站在一座钟形石窟之中,却见其内:

十楼百窟钟间藏,

归穴蜂罗木子葬。

真假启台皆不明,

四环难择真瑰藏。

石窟四壁周圆皆是洞口,如宝塔一般,层层往上,放眼望去有十来层。

略微数数,竟有百余洞口,只是鲜有个别石洞门口贴符篆封条,一时间古今真不知究竟该如何抉择。

犹豫不已,斟酌良久,古今此时反而冷静下来,秘境内虽有时间限制,但与其慌不择路,不如静坐而观。

思定后便开始端详每一层洞口,细看之下发现,石窟之上的洞口,愈往下的洞口痕迹越新,而愈往上,第二层、第三层……则愈发古老。

再细看之下竟发现,每道门口皆刻有一道姓名:李溪谷、李博文、李瞳中……

端看一番发现皆是李氏,无需琢磨便可得出结论:洞穴传承应是历年来皇亲国戚中修炼之人,行将寂灭之时,将自己毕生修为与所得化为传承,匿于洞中,以供后世皇裔所用,即是说皇族修士陵。

历代以来,此秘境仅对皇室后裔所用,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如今太子恩惠,此乃首次对皇室之外的人开放,思至此处,古今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自下往上搜寻,令他惊异的是,有近半洞口都刻有十字符号。

听闻所言,若洞口刻有十字,即是说明此洞内传承已被前人所得,故而即便入得其内也会是毫无所获。

而但凡洞口未刻十字的,其门也几乎都有封印,古今虽是心中无畏,但却心中明白,不能坏了规矩,毕竟此番是客,况且既然能得此番机遇已然满足。

出于对古老事物的兴趣,古今向上搜寻,终在第八层寻到一个未被探索的洞口,当即就自其石壁内部蹬壁云梯而上。

就在古今躬身探首准备进入时,忽闻洞塔顶内发出一声窸窣声响,不禁仰头循声看去,竟见到最顶端被封印的洞口逐渐吐出一个人影。

人影坠落后一屁股跌坐地上,当即喃喃骂咧道:“甚么破洞,竟将本帝吐了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