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厚积薄发(2 / 2)

天眼虽是不详之能,却也是凤毛麟角,鲜有所闻。而古今亦知,此本空白之谜绝非仅用天眼可现,只因天眼可看破虚妄,故而剑走偏锋,行了捷径。

往后颤颤翻阅,但见后面几掌名曰五行崩山,裂地开天。

当真霸气侧漏,古今不住倒吸凉气,原是此掌法乃满共四掌,常人却仅可观前两掌,故而历年来家中有习此武学者,也仅用以作为过渡之用。而更有武学造诣低劣之人,便是前两掌也习之不会。

古今并未急于求成,尽数揽阅,只将书收入怀中,既然此法极适己身,如若不拿岂非暴殄天物。

接之而来便是每日枯燥繁冗的修行,除之观摩合苍鼎图之外,古今还举石球以巩固奠基。

现已所知,十枚石球内孕之物不同,用于在御物之境锻炼控物之能,如今却被古今用以练体,其双手各举其一,颠的呼呼生风。

近日观想天渡经之时,古今愈发觉得此法不凡,这也便是其未选家族法门的原因,老和尚并未诓他,此确为世界奇法。

虽已过许久,但回想当日之事依旧疑点重重,莫名其妙,只能排除杂念,既来之则安之。

再度观想合苍鼎图,但觉随着念丹愈发饱满壮大,自己对天渡经领悟也愈发深邃,书上虽是并无只字半言,亦无法则,但却只需致念力于其中进行观想,就会以电行火蔓之速的提升念道修为。

又逾几日,一日午后入定,古今识鼎之中突然低嗡一声,石室之中亦是一震,甚是微渺,此乃念道有所突破之兆。而古今依旧沉浸于天渡经中,并未多加理会,但却心明知晓,现如今的念丹已达两丈,俗称两丈修。听闻当时兄长十岁之时已至巅峰。古今心知自己依旧相去甚远,但却并未妄自菲薄,反之信心百倍。

稍作放松后又耍一遍七寸拳与开枢掌,随着自身的修为提高,古今发现之前自认已习至圆满的两种武学依然有瑕疵,只不过是自我苛求。

习毕,当即便准备修习摩诃掌第二掌:断水逆。

这一掌不同于第一掌,开枢掌乃是引全身之气劲至掌中,以柔递之势打出,内劲递进层层迸发,可使物体自内而崩。而断水逆则不同,乃是掌运气劲而外放,势如惊雷,切水断流,以分流之势化瀑成匹,因迅因宏,恰似断水水逆流,故得此名。

两掌实质不同,故而练法相异,古今且悟且比划,专致感悟气劲之运行。

终于,经过几天琢磨,现已有丝乎眉目,所谓断水,便是手快势迅,立掌击水达斩击之能,此间以掌为中心,气劲四放,轰向四面八方,方才使水逆流走,即是将掌裹挟于外放的气劲之内迅推立掌。听似简单,可修行一道,心知是一回事,习练则又是另一回事。

古今心觉领悟,意气风发,只是待到练时才知如何困难。首要当习练气息外放,此举极难掌控,起初,气劲一经释放紊乱无常,而若要使掌力周遭气劲均匀,且还需具有宏大有势,简直如隔天堑,难上加难。

接连废寝忘修习多日俱是一无所成,但其却无沮丧,反而甚是欣喜。

“若是此掌易于修习,那便也无趣至极,如今虽是未成,却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武道理解又百尺竿头”,心中如是所想,便依旧乐此不疲,除每日修行念道,并习掌拳。

这日,小憩之时的古今忽而好奇心盛,百般纠结下终是难以自制,而后撒手探究起自己的杀手锏,即他的异能手段:天眼。

虽然家人数次郑重告诫于他,万不能让旁人知晓他有此邪能,但即便是父辈却也只是道听途说,难以道明此能持续练下去究竟会有何事发生。

心知练下去也许会面临灾厄,但古今亦明白,自己能够在当日与四阶高手力敌,所靠便是天眼,因天眼异能,他方能预先知晓对手所思所想,才占先机败敌取胜。

除此之外,古今心中实则还有一道秘密,便是当日力战熊威名之时,因仇恨导致自己血液加速后出现了肉燥骨痒之感,最主要的竟是自己武道境界似乎有所提升,且颇为可观,故而能在熊威名念器与手爪之下凭肉身闪躲且游刃有余,那种境遇之下便会被嗜血念头充斥脑海,虽是怒气干云,却潜存欢畅之欲。

如此荒诞的情况自己当时并未重视,并且也不甚名表,但此种缘由皆似是由食精血之举而引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觉得自身存有太多不解之谜,只是此时无暇多顾,且行且释然罢。

此时的古今调行天眼后才发现弊端,若血液汇聚于眼中过久时,双目便会痛如针刺,随着痛楚越来越重,天眼也自会慢慢褪去。

虽有风险,但古今在几日之内也略有所获,他惊异的发现天眼除能洞悉内里,看破虚妄以外,亦有一道秘辛……

话说一日探究天眼之时,古今久视十枚石球内里,发现每个石球中各孕异物,故而其重皆异,盯得一块久了,惊奇发现自己竟能够俱悉其理、细致入微,心中念想着拆解之法,眼露微红,却见石球之核的部分开始微震,愈震愈烈持续良久,而后忽然炸裂。

古今回神后返顾方才情形,脑中出现一个极为震惊,亦不敢确信的猜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