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陆连海,你错过发财机会了(1 / 2)

董志辉谢绝了范桂花的好意,冷静地说,“这生意我做得,长平也做的。他要是能做起来,也是他的能力。”

董志辉明白,国库券生意已经到拼价格的阶段了。一旦这样,恶性竞争就无法避免,最终变得无利可图。这生意的准入门槛太低了,是个人都能做。可现在容不得他气愤,罐头厂还有一堆事呢。

他转头就去了罐头厂的工地。手里的资金有限,他只做了两个车间,还有一个办公房,都是成本最低的铁皮房。两间长的车间左右分列,中间是办公房。排布方式像春节贴的对联。

四天没来,厂房已经初具规模,连顶棚都装好了。

陆连海很把这事当回事,董志辉来的时候,看到他正兢兢业业地指挥工人们做最后的测试。

虽然厂房简陋,但至少要扛得住风雪的极端天气。否则大风吹倒了房子或者雨灌进来,还怎么生产?

他对陆连海的敬业非常满意,丢给他一包从沪市带回来的烟,“连海,这几天你辛苦了。”

陆连海高兴地像个孩子,表着功:“辉哥,这工头质量不达标还不想返工,我说就不做好扣他尾款,最后他还是按我说返工了。”

为了盖厂房的事儿,没少跟工头发生冲突,还好都解决了。不知道怎的,他就想在董志辉面前表现表现,想得到他的认可。

董志辉递给他十五块钱:“说好了,一天的工钱是三块钱,这是十五块。你先拿着。以后厂房建好了,你帮我管生产,按月领工资,一个月五十。干得好,或者加班,另有奖励。”

陆连海不好意思地推辞了一下,最终还是接了过来:“多谢董哥。”

他在村里上工,一年做到头,最后也不过二十斤肉、六斤油、六斤糖……折合起来每天有五六毛的收入就不错了,而且没有任何休息。

而董志辉给他的工资是每天三块,比农村种地的收入高出四五倍,一个月还能休息四天。傻子都知道好好帮董志辉干活。

本来,他跟董志辉一起下放,自然多了几分亲近,跟着他干自然放心些。

只是,以前他倒没觉出董志辉运筹帷幄的能力,现在总觉得他像个将军。说话做事透着说一不二的气势,下面的人也都严格执行。

他不讨厌这种感觉,有人能追随,他有种安全感。

再说,董志辉的能力的确比他强多了,他心服口服。只是,他对前途还是惶恐,这可是开厂。

在农村种地是累,但结果是确定的,你种了地,就会结出果实。你养了猪,就会长成大肥猪。每天上工八个小时,拿十个工分,年末分米分肉分油。你可以抱怨太廉价,但也不会饿死。

开工厂?那可就太冒险了。生产的东西质量行不行?有没有人买?卖货的过程中,要收多少税?税收完了,还够不够成本的?

工人工资怎么开?开多少才能保本?这里面不确定的东西可太多了,有可能忙碌一场,亏的裤子都掉了。

那董志辉人家是有本钱,他可不行,受不了这个风险。

董志辉算了算,一条产线价格是五万,他现在只能拿出一半的钱。刘厂长那边已经给他最大的优惠了,可还是远远不够。他得多找几个股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