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回忆53(2 / 2)

  正如夏霖之前所说,他和苏信如是在职工楼一起长大的。两人恰好同岁,就住上下楼,父母都是同单位的。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同班,每天一起排路队去父母单位。后来读了小学,两人就凑一起写作业.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参加夏令营和学习班。

  当时他们住的职工楼是板楼,两户一层楼,每栋楼五层,三栋楼联排,天台是互通的。职工楼在城南,与他们父母工作单位有点距离,骑自行车要将近半个小时。但单位有个分部恰好设在这里,就盖在三栋联排公寓的西边。于是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单位兼家属院小区,进来就有门卫.停满自行车的停车棚,还有工作人员往来的单位楼.单位食堂,以及他们住的联排家属楼。

  夏霖和苏信如在这里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旁边单位楼的叔叔阿姨都是父母同事,几乎都住在这个小区里,对他俩都特别好。整个小区就像个大家庭一样,不管大人们工作上是否有过什么摩擦,但在小孩眼中那些好都是实实在在的。父母加班没回的时候,小孩们不管进了谁家,搬张小板凳就能坐下吃饭,饭后还包管监督写作业,附赠饼干和糖果。

  但是国企事业单位改革后,很多职工下岗,这个分部仅剩的员工都搬回单位总部去了,单位新的集资公寓楼也在更好的地段建了起来。

  夏霖和苏信如在中学后就陆续搬到新的集资楼去住,依旧是邻居,但并不在同一栋楼。而那个有着他们快乐童年的小区,因为逐渐老旧又没有人维护,渐渐没什么人居住了。

  他们管那里叫做“旧家”。

  “你回旧家去做什么?”苏信如问他。

  “其实我也没病几天,快回学校的时候已经大好了,”夏霖说,“我去那边帮我爸拿一些没带过来的旧书。”

  苏信如点点头,南区没什么人气,旧小区出租也没人要住,旧居几乎被当做仓库使用了。

  “那边好像还有人住的,”夏霖不自觉对发小唠起了家常,“真奇怪,不知道谁租了车棚旁边那间平房,我路过的时候里头还有人和我打招呼来着……”

  “等等,你说哪里?”苏信如打断他的话,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自行车棚旁边那间吗?”

  “是啊,你怎么了?”

  “不可能,”苏信如摇头,“那里不可能租出去的。”

  “为什么?”

  “小霖,你还记以前食堂养兔子的那个阿姨吗?”苏信如问。

  “我记不清了,你说养兔子我有点印象,怎么了?”

  “那间房子是她家的,她就猝死在屋里!后来她家里人都不愿意要了,锁了很多年,你都忘了吗?”

  “等等,那间房不是分给门卫大爷的吗?后来他直接住在门卫室才锁的啊。”

  苏信如深深看了他一眼,摇头:“那家人和我家有点关系,我一直都记得他们啊,过年回去放年货的时候我爸说他们早已经搬外省去了。”

  “而且……没人住的小区,死过人的屋子,谁会要?”

  夏霖一脸懵逼:“信如,你可别唬我,我们说的是同一间平房吗?”

  穆沐打了个圆场:“会不会是不知情的人拿去住了,比如附近的流浪汉之类的?”

  “不可能啊,”夏霖说,“那人认识我呢,还叫了我的名字,问我怎么那么久没回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