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缅甸木屋(一)•日吟不感碧山暮212(1 / 2)

这一路上,我们又看到有好多个生化弹在地上。没有看到周围有跳蚤,看起来已经扩散。想必这周围应该有很多的病人被感染了,挨千刀的小鬼子,丧尽天良,我们必须赶紧离开这里。

我们尽量远离这些生化弹,大声招呼着路人远离。不多时,路上碰到一个穿着警服的人,看样子是个警察。我冲他大声的喊:“快去报告上级,这些东西是鬼子扔的生化武器,会让很多人感染的,这会死很多人。”

他好像没听明白,我急了,大声的又喊了两遍。好歹最后他算是明白了,连滚带爬的走了。

有人去向政府汇报,我们就放下了心,继续我们的行程。云南风景秀丽,但由于生化武器的缘故,我们无心观赏。只能在心中暗下决心,等到抗战胜利了,我一定要带玉儿来这里看看。

又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走出了云南,来到了缅甸地界。越往里走,环境就越恶劣。茂密的森林、突然出现的虫蛇猛兽、炎热的天气,都是我们的敌人。

就这样,我们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了茂密的森林,看到了几户人家。我们大喜,正好水已经喝光了,粮食也吃的差不多。如果能在这里休息一下,补充一些给养,那太好了。

我们走到一所木屋附近,木屋门口有两个孩子蹲在地上在玩耍。其中一个孩子头上戴的钢盔明显是我们中国军队的,应该就是远征军的。我有些奇怪,难道第一批远征军曾经也在这里经过?

那两个孩子不经意的抬头看到我们,吓得大叫着跑进木屋里去。不一会,屋子里出现了一个男人,手持一把猎枪,很是敌视的看着我们。国军战士和电报员们见此情况,也举起了枪。双方彼此不了解,一触即发,很有可能会擦枪走火。我一看不好,忙举起双手,把枪放在地上,大声的对着他喊:“我们没有恶意,只是从这里路过,想弄一些吃的和水。”

可是那个男人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恶狠狠的瞪着我们,并且拿枪对着我们。看起来他听不懂汉语,而我们又没人懂缅甸语,沟通是个大麻烦。

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从远处跑过来一个男人,一边跑一边大声的喊着什么。他喊的当然是缅甸语,我们听不懂。那个男人听到了他的话,好像放松了一些,但是还是警惕的把枪口对准我们。

远处那个男人走近,用手按下了那个男人的枪。我才有机会仔细的打量了一下他们。他们两个都是典型的缅甸人模样,持枪的男人大约三十出头,眼睛不大,一副很精明的样子,戴着缅甸人常见的头巾。走过来这个男人大约三十五六岁,眼睛炯炯有神,一副饱经风霜的朴实面孔,只是身上穿着一条大裙子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男人穿裙子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可能有些奇怪,甚至滑稽。但是在缅甸,这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缅甸男士传统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纪的帕农王朝时期。在帕农王朝和其他古老的缅甸王朝时期,统治者和民众都开始穿戴明显的象征意义服饰,从而表现出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在缅甸传统文化中,男士的服饰除了表现身份地位外,还体现了社会习俗和氛围。

我们见状也放下枪,但还是注意着对方的一举一动。那个缅甸男人用标准的汉语说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来到这里。”

我大喜,终于碰到可以正常交流的人了。我问:“你会中文,你是中国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