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目标,让何雨水考上大学 求追读求投资(2 / 2)

至于什么白面馒头、精细粮,那更是想都不敢想,机关干部看能不能吃上。

像何雨柱这样的普通家庭,平时吃的就是窝窝头,这还算是条件好的。

在农村可能连窝窝头都没有,吃的是玉面糊糊,再弄上一点儿咸菜,这就算是一顿饭了。

在那个吃饱不挨饿的年代,玉米面糊糊就是家常便饭,如果糊糊饭里煮块糕、煮块窝窝、或山药,就是一顿美餐,对于从六、七十年代生活过的农村人来说,应该都有同感。

一般人家早饭和晚饭都是稀饭,有条件的个别人家隔三差五的吃顿小米粥,大部分人家是喝糊糊。家庭氛围最浓的是晚上这顿糊糊饭,家里出工的壮劳力,和上学的子女都回到了家,做为母亲和妻子角色的家庭主妇就开始忙碌地做晚饭。

熬糊糊时,父亲是拉韛烧火的,母亲是掌勺的。在父亲生着火后,母亲往锅里舀两瓢多冷水,随后把两勺玉米面放到锅中,顺时针方向慢慢地搅勺,如果需要煮山药,把切成两半的小山药一起放在锅里,随着锅里温度的上升,糊糊越来越粘稠,锅中的气泡儿也越来越多,等咕嘟咕嘟的声音也越来越紧密时,糊糊就算熟到了。糊糊出锅时,每人先盛一大碗,因为父亲是一个家里的顶梁柱,活儿重,煮糕、或煮窝窝的先端给父亲,菜是家中自己咸的萝卜切成条,喝一口,沿着碗边转半圈儿,那个时候就算是这样的条件,也会觉得这样的饭菜,真香。

如果不是太饿,糊糊稍微冷一冷,碗中飘一层皮,吃起来更香,有经验的人会更喜欢吃锅中的最后一碗,能铲起饹馇,这碗糊糊中有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儿,吃起来回味无穷。

何雨柱两世为人,尝过白面馒头、精品粮的滋味,也吃过窝窝头的苦。

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也不会因为重新回到现在,而产生吃不惯之类的问题。

稍微洗漱了一番,何雨柱就开始给雨水做饭,开始蒸窝窝头,

窝窝头一般是玉米面做的,黄色的,现在人们都吃这,它的样子和名字是一样的,圆锥形锥底部有一个向里面凹进去的口,故得名窝窝头。

除了玉米面窝窝头,还有一种五谷稻坊窝窝头,不仅仅只是玉米窝窝头了,还有黑米窝窝头、高粱窝窝头、红薯窝窝头、绿豆窝窝头、糯米窝窝头等等,基本上都是采用五谷杂粮为基本材料而制成的。

总之为了能吃饱,人们可谓是煞费苦心。

何雨柱烧了一壶开水,然后从一个有半人高的翁里用葫芦瓢舀出一些棒子面。

这葫芦瓢还是何大清以前不知道从哪弄来一个很大的葫芦剖开晒干制成的。

至于翁,以前是用来装水的,农村叫水翁,在这个年代的乡下很常见。

只不过何雨柱家这个装不了多少水,所以后来被何大清弄进来装棒子面。

也就是玉米面,用开水烫玉米面,然后把面放至冷却,然后开始和面。

再把面团弄成一个塔型,再给中间戳上一个窝,把周围弄的薄一些,不然不容易蒸熟。

而随着何雨柱做饭,他的厨艺熟练度也是在飞速的提升着。

对此,而他也觉得对于做饭,越来越得心应手。

不知不觉中,熟练度就涨了起来。

很适合何雨柱这样的人,因为他本身就是厨子,做饭能够让熟练度提升,再反补他的厨艺,不用刻意的去做一些事情来完成系统的任务。

就特别符合何雨柱的心意,窝窝头很容易蒸熟,十来分钟至多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何雨柱把锅接下来,放在一旁让它慢慢冷却下来,也不用炒菜,反正有饭盒,也足够何雨柱跟何雨水吃了,万一炒多了吃不了,又浪费。

PS:有人看吗?

跪求打赏和月票,求追读求投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