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姥姥家26(1 / 2)

天色刚暗,整个洛河宛如一锅烧开的热油,漫天绽放的烟花,震耳欲聋的鞭炮,像不要钱似的,在一瞬间点燃了年夜。

每到这个时候各家各户摆上案板,拿住已经揉好的面团,开始有说有笑的包饺子,这大概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温馨画面。

包饺子之前一定要先打开电视,这个年代的春晚还是值得人期待的,无论是小品还是相声,表演者都只是单纯的想带给观众欢乐,而非强行尬演煽情,本山大叔依旧活跃在荧幕前,无数观众期盼着那个穿着中山装,留着八字胡的男人出现。

在一阵阵炮竹声中,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出锅,一盘盘不同馅料的饺子摆了满满一桌,大家围桌而坐,晚辈们则端着饭碗坐在电视前。

“来。”方谦的爷爷举起酒杯:“祝我们方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坐在电视前的方谦,回头看着一屋子的家人,忽然觉得应该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温馨的时刻,可是家里没有相机,连一款可以拍照的手机都没有,方谦略有感慨的喃喃:“能随时拍照记录的时代,缺乏温馨画面,现在有了画面,却记录不下来,人生真是一场又一场的遗憾。”

本山大叔不负众望的出现在荧幕里,他的出现也意味着温馨的年夜迎来了尾声,当本山大叔鞠躬下台后,留在方家的亲戚也纷纷起身准备离开,送走了众亲戚后,刚刚还热闹的方家,一下子冷清下来。

“早点睡吧儿子,明天还得去姥姥家呢。”方瑞关上了儿子的房门,这是自打儿子上学以来,他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年。

方谦躺在床上,脑海里像过幻灯片一样,回忆着自从穿越回来后的一幕幕,年轻的母亲,还没有颓废的父亲,健在的爷爷奶奶……想到这方谦一个激灵起身,他忽然想起此时距离姥爷去世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方谦的姥爷名叫李永良,早些年靠卖豆制品起家,是洛河镇最早一批的万元户,同时也是在那个年代身患脑出血为数不多被抢救过来的病人之一。

李永良患病之后,便放弃了豆制品的生意,近几年身体渐渐康复后才敢下地种田,之前家庭的重担都是落在两个儿子和方谦姥姥的身上。

康复之后李永良变得更加惜命,每天都大把大把的吃药,后来方谦听家里人说才知道,自姥爷是因为乱吃药导致肾功能衰竭病死的。

因为李永良去世的太早,方谦对他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那个满脸如刀刻的皱纹,说话有些沙哑,还总爱发火的老头。

方谦的姥爷家在洛河镇的南边,经济开发区设立之后没多久,南城区也迎来了大规模的动迁改造,得益于这次拆迁,方谦的两个舅舅每人分得一套楼房和十几万拆迁款,算是暂时的摆脱了贫穷的生活。

只是那个时候李永良已经去世了,而这件事也成了李念华心里最大的遗憾,每每提及,李念华总是忍不住落泪,自己父亲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要熬出头了,却没享过一天福。

方谦站在满是药瓶的柜台,他回想起曾经姥爷吃药时的场景,这里的每个瓶子他几乎都要倒一边,最后满满一大把黄的白的药丸一股脑扔进嘴里,用大半杯水才能顺下去。

每每看到姥爷吃药,姥姥都会忍不住牢骚,因为这些药的价格不低,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自然能省一点是省一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