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白鹿八俊,洪武大帝168(1 / 2)

三日后,这一天,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洒落在辽阔的广场上,映照出金黄色的光芒,被装扮得五彩斑斓,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这是由儒家五脉联合举行的,声势浩大,不少各国都派代表前来,这不仅是一场文人雅集,更是一次出仕各国的机会。

来自各地的才子佳人纷纷汇聚于此,他们心中怀揣着出仕的梦想,希望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识,遇到自己的伯乐。

他们的服饰各具特色,有的穿着素雅的汉服,有的穿着华丽的长袍,还有的佩戴着精美的头饰和玉佩,彰显着各自的身份和品味。

广场分为五个地区,儒家各脉的才子,汇集在一起谈论如今天下形势的看法,各国都代表也树立自己的旗帜,招纳愿意投效的学子。

“公子,这是儒家各派来的最出名的弟子名单,其中白鹿八俊来了四个,稷下十英来了三个,上阴七士来了三个,重云五子来了两个,玄鸟十贤来了四个。”紫女拿出一张名单说道。

“走吧,咱们先去白鹿书院,看一看这八俊的水平怎么样”萧轲看了一眼,选择了最近的白鹿书院”

白鹿书院,位于大陆南方云国之地,自云太祖开教化,置礼仪开始便创造,当时的云国,不过一侯爵之国,在当时还未出名的儒家弟子杨鼎携手共进,奠定了成王之基,因此而出名。

历经数十代人的发展,成为了如今南方赫赫有名的学府,云国之才,尽出其中。

太阳初升,霞光万道,白鹿书院之内这里,一群学子已经聚集多时,他们各自手持卷轴,面朝一幅巨大的舆图,上面精心绘制着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以及各种符号标记,显示着当前的天下大势。

“诸位,今日议之事,为哪国能一统天下?可随意发言”一名长老抛出问题,

萧轲也饶有兴趣的在一旁观察,发现旁边也有其他国家的使臣在这里观望着,其中一名面容刚毅的男子也在观察,其旁边的护卫,凶神恶煞,显然不是简单的货色。

一位身着玄色长袍的学子首先打破了寂静,他的声音坚定而洪亮:“诸君,看这天下大势,如棋局一般,你我皆为棋手。我认为,当下最有可能统一的,便是中原武国,其占据地利之便,守四塞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旁边的红色长袍的学子也说道:“不然,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北方之国,其中宁国,机会最多,位居天下之北,骑兵便利,若能安心治理,则东击盛国,北退匈奴,训练强兵,然后一举南下,以骑兵之力,占武国之地,如此天下膏腴尽在我手,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位穿着月白色长袍的学子立刻反驳道:“中原固然是天下之心,但东南富庶,民心可用,又无外患,我主张以南定北,以民为本,取东南之财富,养我兵力,再图中原。”

又有一位学子站起身来,手持一支玉簪,指着舆图上的西部边陲:“二位所说皆有道理,但西部边患日盛,若不先行平定,恐天下之民,受异族相欺,我意先取西部,平羌族,稳定边疆,再图天下。”

争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情绪激动,试图说服对方。

“西域虽广,但人烟稀少,如何能与中原相提并论?”玄色长袍的学子反驳道。

“人烟稀少又如何?地广则资源丰饶,且西域民众渴望太平,受羌人为祸久矣,若我等能平定西域,必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玉簪学子据理力争。

月白色长袍的学子则皱起了眉头:“但东南乃膏腴之地,失了东南之力,何谈养兵?何谈争天下?”

这场争论愈演愈烈,学子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他们引经据典,谈论历史典故,分析当前形势,甚至有人拿出了自己的家族背景和政治资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房间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但每个人都保持着理智和冷静,因为他们知道,这场争论的结果,将决定他们未来的道路。

这时候,主持的长老,咳嗽一声,站出来说道:“大家据理力争,老夫欣慰,今诸国使臣在这,你们可投入其麾下!”

又对着来观看的使臣说道:“诸位若欣赏白鹿书院的哪位学子,可前往招揽。”

“小璇,检测一下刚刚发言的这几位的数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