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个向导到底够不够?(2 / 2)

李忠听得连连点头,王衣也从折可大的描述中听出,这是一名有能之将。其武魂为唐代远祖折从阮。

二人谈论了一上午,等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堪堪说完,折可大与李忠告退。

折可大走出州衙,王衣便从州衙里追了出来。

折可大不解:“小郎君,可是李将军忘了什么事?”

“不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想拜脱折将军。”

“小郎君但说无妨。”

“我师父担心战场上刀剑无眼,不希望我俩从军。但我二人害怕师父上了战场以后身边少个照应,放心不下。”

“还希望若是战端又起,请折将军寄封书信于我,我与兄长也好尽徒弟的本分。”

“这等随手的义事,我岂能不帮?且不知这书信寄往何处?”

“永兴军路,华阴县史家庄上。”

“我记下了,小郎君放心便是。”

“有劳折将军了。”王衣朝折可大一拱手,目送折可大离开。

回到州衙后,几人见李忠已经安顿好,便朝李忠辞行。李忠将王衣,史进,伊特花麻三人送到岷州城城门处。

史进不舍道:“师父,多保重。”

王衣道:“别忘了给我们寄书信。”

伊特花麻也与李忠告辞:“我们走了,阿爸。”

李忠摸了摸花麻的脑袋。

三人翻身上马,离开了岷州城,只留下城墙下李忠一个人的身影。

一日半后,三人又重新回到了熙州城,城门见是王衣三人,二话不说便放行了过去。

几人寻到了胡宗回府前,王衣找到门房,询问沈大夫是否已经离开熙州。

从门房口中得知,沈大夫正在胡宗回府中等着几人。几人便随着门房,找到了暂居在胡府的沈大夫。

沈大夫听见屋外传来了动静,连忙打开门。一看是王衣几人,惊喜道:

“你们终于回来了,这两日我一直查阅军报,终于基本理清了瘟疫散播的局势,正等你们回来一齐动身呢。”

“正好,那我们何时出发?”

“明日卯时吧,今日我整理整理行李,再让胡相公给我分配一队护卫。没了你们师父随行,我们行事更需小心。”

王衣几人答应下来,从胡宗回府中离去,寻了家客栈住下。次日一早,便前往胡府与沈大夫会合。

这次再没有车队随行,而是配备了一队精干的西军骑兵。沈大夫与王衣几人依次介绍领队的将领:

“这是熙河路第一将正将,兼任熙州兵马巡检,西军人称‘小尸陀林’的王渊,王巡检。”

只见这将军年岁约莫在三四十岁,生了一双丹凤眼,高鼻梁。虽然脸上留有一圈络腮胡,但看起来并不粗犷,只是多了好几分威武之感,不愧是军中宿将。

王衣与史进一听这话,连忙行礼:“见过王巡检。”

王渊也拱了拱手,一看便是一个极随和之人:“两位小郎君随令师破敌之事,现在可已经在整个熙州城传开了。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啊!”

二人赶忙道:“巡检客气了。”

只有伊特花麻紧紧躲在王衣与大郎身后,一言不发。

王衣让花麻给王渊行礼,花麻死活不肯,王衣也没办法。

王渊一见是个瘦弱的蕃人女孩,微微叹了口气。

王衣赔笑道:“家妹是蕃人,我平日教育的不好,不懂汉人礼数,让巡检见笑了。”

“不碍事,不碍事,小孩子嘛。”

沈大夫接着介绍:“这是熙河路第九将副将,兼任湟州兵马总管,西军人称‘角抵吉子’的秦章,秦总管。”

这秦总管身形极其魁梧,一张圆脸上满是横肉,而且看起来也不太像汉人,更像是西北的羌人模样。

二人又行礼见过秦章。但让王衣尴尬的是,花麻这次居然一起跟着行礼了,搞得王衣异常难堪。

“家妹天资聪慧,虽然是蕃人,但是学东西就是快。就看我们行了一次礼,这不是自己也就学会了……”

身边几人都尴尬地笑,只有秦总管笑的真的很开心。

还有两名化虚的武人,分别是王渊和秦章的部将。一个是“铁锏将”赵广,另一个是“飞土豹”李文雄。王衣也与之互相见礼。

众人翻身上马,沈大夫也跟着爬上了马,身边小妾却是不见了,估计是被沈大夫打发回渭州了。

众人就这样出了城。

路上王衣看沈大夫骑马骑得满头大汗,调笑道:

“老沈,你要是骑不明白,咱俩可以骑一匹,我教你咋骑。”

沈大夫涨红脸:“我只是太久没骑了,你这后生懂什么,去去去!”

行至晌午,众人就地吃饭休息,四人组围坐在一起(作者注:要是不知道哪四个人就在评论区问)。

王衣拍了一下花麻脑袋,花麻没有料到,委屈地看着王衣:“阿哥,你打我干嘛?”

“你这小姑娘,怎么那么不懂事?你为啥不给王巡检行礼?”

花麻委屈道:“我害怕……”

王衣又拍了花麻脑袋一下:“那王巡检多平易近人,你怕他作甚?”

花麻嗫嚅:“他那绰号是‘尸陀林’,谁听了不怕啊……”

大郎好奇:“‘尸陀林’?‘尸陀林’是啥意思?”

坐在一旁的沈大夫解释:“就是吐蕃人神话里死神的意思,而且花麻怕也正常。因为这个绰号是吐蕃人给王巡检起的。”

“为啥?”大郎不解。

“还能为啥,当年打青塘城的时候,王巡检杀了太多吐蕃人呗。”几人这才了解。

“对了老沈,咱现在这是去哪?”王衣又问道。

沈大夫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劲:“你们不在的这几天,我一直在研究军报。”

“发现瘟疫最早,且最剧烈的地方,便是积石军!我怀疑积石军便是瘟疫的起源之地,因此制定了这么一个行进路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