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世界当侦探_分节阅读_第186节(1 / 2)

  咬紧嘴唇,希思感觉太阳穴上隐隐的胀痛。

  那么下面他要如何做?

  被永远囚禁在这里,等待泽维尔折磨他,找到剥离金丝的方法,再给他解脱;或者忍耐到教会发现端倪来救他,但他出去后还是会被囚禁审问。

  除了这两种选择,还有第三种,那就是在教会察觉之前从这里逃走。可是……抬头看了看黑暗狭小的地牢,从此处逃脱简直难如登天。

  拿出匕首划上墙壁,咔咔咔,石墙上出现了几道细缝。伸手摸上去,用手指敲击了几下,这石墙异常厚重,匕首划出的痕迹微乎其微。

  单靠自己从这里逃脱的可能性极小。坐在墙角闭目沉思,希思揉着额头,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泽维尔下午发出请,晚上就派人来接他。对方做好了周全的准备,但他自己却没来得及筹划。

  利奥、菲尔和伊丽娅还在家里,他们应该比报社和教会更先察觉他的失踪。如果说还有谁能抢在教会之前找到他,这希望就只能寄托在他的幽灵助手身上。

  不过……放下手,希思盯着黑暗,眼神闪出一丝光芒。

  半晌,他缓缓闭上双眼。

  他在黑暗中陷入沉睡。

  再一睁眼,他已经来到神殿。

  面前是他的那扇睡梦之门,但是门扉紧闭,因为他近期没有接触过开门的媒介。

  放眼望去,神殿无边无际,群星流转,正当他看出神时,一个声音突然从身后喊出他的名字。

  “希思。”

  他回过头,发现一个灰色影子正在朝他靠近。

  “妮蒂亚?”

  “是我,你怎么在这里?”

  “看来我们是凑巧碰见。”

  “是挺巧的。”

  希思看着灰影人,那确实是妮蒂亚的声音。还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神殿内。

  他们继续进行对话,虽然彼此看不清神态。

  “你要去开门?”他问。

  “是。你呢?你的门还是关着的,看起来你不像是要去门后。”

  “嗯,我在现实遇到了麻烦。”

  “怎么了?”妮蒂亚对他的麻烦十分感兴趣。

  希思言简意赅地将他被泽维尔囚禁的事告诉给她。

  妮蒂亚幸灾乐祸地笑出声:“看来公爵大人很喜欢你,希思,你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

  “公爵?”希思的声音因为心情郁闷显得格外低沉。

  “是的,公爵大人。你还不知道吧,泽维尔就是约克公爵,上一任国王的次子。你和他有仇,他肯定把你调查了遍,但你对他肯定还一无所知。”

  “那我现在是被囚禁在公爵的城堡里?”希思不屑地冷笑道。

  “城堡?看来你就呆在他居住的安提诺斯堡。这座古堡位于山巅,是国内最大最古老的城堡。上一任国王将它送给了凯瑟琳公主,现在它属于泽维尔。”

  “凯瑟琳公主?”希思微微一怔。

  “看来你真的一点都不了解他。”妮蒂亚摇头叹息,“凯瑟琳公主是约克公爵的母亲,是上一任国王的第三任妻子。她原本是特德利王国东边小国的公主,当时两国交战,凯瑟琳公主的母国战败,为了求和,她就被送给王室联姻。”

  “十八岁的凯瑟琳公主远离故土,千里迢迢来到塞罗都,只是为了嫁给一个年纪足以当她祖父的男人……真是个可怜的美人……”

  妮蒂亚发出一声叹惋。

  “凯瑟琳公主以美貌闻名,她成为王后,深受国王喜爱。当时国王已经六十五岁,年老体衰,身染重疾,大臣们都推测他活不了几年。第一任王后生有一子,也就是现在的国王,他是公认的王位继承人。不过……”

  “不过泽维尔出生了。”希思接着往下说。

  “没错。”妮蒂亚瞥了他一眼,“次子出生,他和他母亲都非常受国王宠爱。国王原本就不爱第一任王后,连带不喜欢大王子,便对凯瑟琳公主和泽维尔更加偏爱,经常在国内国外搜罗珍贵的宝物送给他们。”

  “可是,突然有一天,王后疯了。”

  希思看着妮蒂亚。

  “王后疯了,企图用邪恶的巫术谋害国王,被仆人当场抓住。国王受到打击,病情更加严重。在教会和大贵族的施威下,两人离婚,王后变回凯瑟琳公主,并且要以叛逆罪被送上断头台。”

  “然而,国王最终饶恕了凯瑟琳公主的死罪,将死刑改为终生囚禁。她和约克公爵被幽禁在安提诺斯堡,直到凯瑟琳公主死亡,两人不得踏出城堡一步。”

  “在他们被幽禁三年后,老国王去世,新王登基。又过了五年,凯瑟琳公主在城堡内死去,在一些贵族的提议下,新国王下令解除约克公爵的囚禁,让他重获自由。”

  讲完这些,妮蒂亚注视着希思,笑着说:“怎么?听见这么命运多舛的经历,你有什么想法?”

  真是可惜,看不见希思脸上的表情。妮蒂亚心想。他现在的表情肯定很有意思。

  没有听到回答,妮蒂亚无趣地撇了撇嘴:“这些就是民间流传的王室秘闻,真相究竟是何样,如今已不得而知。”

  希思站在原地,心绪翻涌起伏。

  虽然听在耳里仅寥寥数语,可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其中蕴含的腥风血雨又怎能一言蔽之。宫斗向来都是凶险异常,凯瑟琳公主在各方势力倾轧中落败,最终落得了如此令人惋惜的下场。

  “那么,你对安提诺斯堡了解多少?我现在被关在城堡地牢,必须要想办法逃离。”希思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