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中下桑_分节阅读_第17节(1 / 2)

  这次轮到他哽住。但是,这确实不算秘密。他在社交账号上也有发。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大家不用交流,通过网络,凭借共同好友和圈子,就已经能互相了解。真正两个人对话的意义也随之改变。

  没必要大惊小怪。

  “你为什么做那些运动?就是喜欢?”她问他。

  他也问她:“差不多吧。你为什么要抽烟?”

  “是呀,也是喜欢呀。”她把他送的打火机拿起来。外壳是樱花白的,和她皮肤很相称。

  他开着车,突然说:“你生日准备庆祝吗?”

  “嗯。”伊九伊打开打火机,又关上,反复几次,收进手提包里,“准备叫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个饭。”

  她往年都是这么做的,订一间私密性好的餐厅,请三两个朋友。人不多,场地已经要布置好,能拍一些好看的照片。假如是在家的时候,可能就多一顿晚餐。她父母的工作太忙,也不是每次都要一起吃饭。不过,爸爸妈妈会让厨师买好海胆这一类伊九伊爱吃的海鲜。

  左思嘉问:“朋友?有些谁?”

  “嗯……看情况吧。”伊九伊说得很保守。

  这么说或许会暴露伊九伊的失误,她之前的想法很匆忙,也没有把左思嘉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待。说白了,她没有仔细想过,他答应那个打赌时会考虑什么因素。

  但是,经过这几次,她感觉出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左思嘉似乎很介意何嗣音。

  做个实验试试看。

  伊九伊说:“你那天能来吗?但是是工作日,你很忙吧?”

  左思嘉实事求是地说:“哪一天?要看有没有安排。”他过段时间还得出国。

  伊九伊故意掏手机:“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餐厅呢?我问问嗣音吧。”

  左思嘉说:“我介绍给你。你喜欢什么样的?”

  就是这样。基本能确定了。就是那么回事。

  左思嘉讨厌何嗣音。她还记得,那天在颁奖典礼的现场,他不顾气氛向朋友发的牢骚。伊九伊还没自作多情到认为他是为了自己挺身而出,也不觉得左思嘉是正义使者。合理的推断是,一切为了夏郁青。他心爱的前女友。

  假如是真的,伊九伊忍不住想尖叫,想像演古装偶像剧的女明星一样,睁着多情的眼睛感叹——“好美好美的感情哦。”

  真好,真是感人。诗性的恋爱。

  当然,把其他人当成工具有点不妥,不过,伊九伊能理解。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馈赠也好,伤害也好,都是很常见的事。更何况,他还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坏事。

  恰如此刻,她不也是在将他当作工具吗?

  伊九伊以左思嘉的纯情为消遣,享受他伪装出来的那一部分。

  把家庭住址说出口后,她偷偷打量他。左思嘉在用手机调整电子导航。

  他习惯用指尖去接触屏幕,看地图时,表情也会变庄重。左思嘉的外表很有魅惑性,那是先天面貌与精心打扮共同堆砌出来的华丽。

  “很难找吗?”伊九伊问。

  他微微一笑,看什么都深情:“不会。”

  他把车开到她家楼下。她下了车,走到车窗外,向他道别。

  左思嘉问:“你生日那天,我也可以去吗?”他会一整晚粘着她,直到有妇之夫彻底从她身边滚开,

  “可以,”可以直接跟她告白就更好了。伊九伊笑着说,“等确定好,我会提前告诉你。”

  伊九伊回到家,和猫猫玩了一会儿,洗过澡后准备睡,正在看篆书字帖,手机跳出一条新闻推送。

  她本来只想关掉提醒,低头一看,却点了进去。

  这则新闻的内容很简单,说一本谈武周盛唐风格服装的书籍被曝抄袭。抄袭的不是学术内容,而是一些文学性的描述。一部分句子直接跟某本情感散文的原文一模一样。

  那是下里合作的一位学者,这本书也是下里出品。伊九伊知道,这些负责优美的文字部分不一定出自作者之手,多少是由编辑调整。

  点到公司匿名群,能看到有些人在讨论。因为不是她负责的,她也就看看热闹。

  隔天伊九伊请了假,去看之前就收藏好的展览。既然是休息,索性打扮得更简单些,洗把脸就去了。

  诗画展览上有许多画作,还有一些刻石和书法作品。她一幅一幅地仔细看,走到一幅抄写的《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旁。

  看首联和颔联,不怎么样,甚至有点生涩了,但却瞧得出孩子般的专注,有一种突出的天趣。

  到颈联和尾联,字完全变了,克制有,跳脱有,激荡有,蓄势有,藏锋露锋都漂亮,颇有名家风范。

  悼亡词深情,以前黎赣波就曾猜测过,伊九伊是不是喜欢悼亡词。但可惜,并非如此。伊九伊最喜欢的诗句是“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连她的支付宝id、宠物论坛的用户名,都有“rssgd”这个首字母集合而成的符号。

  这人写得实在好。她看一眼作者栏,倒不是完全陌生的名字。非要说的话,以她的家庭环境,跟着家里的长辈,稍微有些意思的晚辈,她都会听说的。毕竟外祖父常常在家招待客人,他们聊天聊的也都是纸墨那点事。

  逛完整个展览,伊九伊主要感想有两个,一是怪想去日本看那张颜体真迹的,二是柳良硕这人的确了不得。

  柳良硕就是写那张《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的青年。

  巧合的是,这场展览是有邀请艺术家来现场的。讲座环节正在进行,座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才到会议室门口,就听得到麦克风的嗡鸣声。

  她走进去,坐到最后一排。人还挺多,说实在话,不管是座位数量,还是参与人数,都远远超乎她的想象。

  印象里,非流行文化在国内算不上大众,除非说是有什么协会、学校组织来访,否则很难凑齐这么多人。

  不过,当她看到柳良硕本人时,疑问又得到了解答。这人长得有点像韩流明星。

  柳良硕正在讲这次展览中他自己的作品:“香山居士那首诗其实有两个作者,一个,是高中还处于初学者阶段的我,另一个则是去年年底的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