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入戏太深的杨县令116(2 / 2)

“文人平日里经常舞文弄墨,聚饮高会。”

“他们席间交谈的内容,便是引领时尚的先驱。”

“譬如,李白喝醉酒后,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直接让黄鹤楼,成为了当时风靡整个大唐的文雅之地。”

“直到一千多年后,都仍然是华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不论是皇帝、武将,还是皇亲国戚、封疆大吏。”

“只要你笼络住了文人,和这些文人搞好关系。”

“那即便一辈子再混蛋,死后也能在青史上,留下一个不错的身后名。”

“不过……”

“这文人,也不是佃农,说找就能找到的啊!”

潘雪儿使用系统功能,查看了一下时间线。

不由得挠了挠头,一时无比头疼。

她所处的这个时期,实在太过尴尬。

1117年。

像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譬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

都已经早就吹灯拔蜡了。

而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譬如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现在都还没出生了!

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

宋江、方腊相继起义。

四大贼寇,祸乱朝纲。

更别提还有一直虎视眈眈的大辽和西夏。

直到金兵南下,靖康之变。

似乎都没有什么闻名遐迩的文人。

不过,这也是宋徽宗赵佶造的孽。

毕竟,他身为皇帝,直接以天下第一才子自居。

自然不会有什么声名鹊起、敢压过皇帝的文人。

潘雪儿正叹息连连,深感棘手之际。

一个黑汉子,突然兴致冲冲的朝她走来。

“东家,我完工了!”

“哈?”

潘雪儿怔了怔,上下打量了半天。

才勉强依稀认出来,面前这个汉子,就是他们本县的杨县令。

短短半个月的光景,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身上的官袍,变成了短衣襟,小打扮。

头上戴着顶草帽,肩上扛着把铁锨。

撸着裤管,踩着双草鞋。

身上的皮肤,被晒得黢黑,脸上沾满了污渍和油泥。

毫不夸张地说。

现在的杨县令,和李老五站在一起。

人们绝对分不出来,哪个是县官老爷,哪个是佃农头子。

“呃,杨大人……”

见杨县令对自己的称呼,也从金莲姑娘,变成了东家。

潘雪儿有些忍俊不禁道:“你干活就干活,怎么还穿上这么一副打扮啊?”

“害!这么穿着干活,方便嘛!不是!”

杨县令咧嘴笑着,期待道:“东家,你快去看看吧!”

“挖了这么久,我总算是挖通到小清河了!”

“你说吧!下一步我要往哪儿挖?”

潘雪儿顿时哭笑不得,这杨县令怎么还挖上瘾了?

“杨县令,别着急,我先去看看!”

当即,潘雪儿随杨县令,去到后院。

试探性走进一个窟窿中,不由得满脸震撼。

这杨县令,看着瘦小枯干的,又一直养尊处优。

没想到,竟还真有把子力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