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公审之日!(求追读~~~)(1 / 2)

魏寻三人抬棺鸣冤,手持大诰,敲击登闻鼓的消息,很快在京师里面传开。

所以今天一大早,很多喜欢看热闹的老百姓,就早早的来到皇城门下面,抢一个好位置。

京师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过皇上公审的场面了。

皇城!

承天门!

承天门代表着皇家的无上权威。

左边是负责大明天下政务的六部,右边则是负责天下军事的五军都督府。

一左一右,一文一武。

这就是大明最高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承天门城门上下站立着无数禁军队伍。

没有圣上准许,擅入皇城者,死!

皇城门楼上和脚下的禁军,看到这么多的老百姓,也是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长戈。

只不过当他们准备一拥而上的时候,却发现魏寻三人头顶举着大诰!

瞬间禁军全部停了下来。

因为皇上自开国以来,就规定过,禁军凡遇到手持大诰者,不得阻拦。

他们此刻才完全看清楚,这三位手持大诰的少年背后竟然还抬着三幅寿棺。

很明显,这三位少年没有打算活着离开这里!

很快反应过来的他们,也是快速的整理好了所有队伍。

身后一直跟着魏寻三人的老百姓,也是由最开始的数千人,变成了现在的数万人。

魏寻三人也是非常有默契的互相对视之后,就来到登闻鼓面前。

“咚!”

“咚!”

“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随着魏寻上前踱步敲响登闻鼓,绵延悠长的鼓声瞬间传遍整个大明皇城。

禁军头领下意识的握紧腰间的佩刀,脸色铁青的盯着抬棺鸣冤的魏寻三人!

反倒是跟在他们身后的老百姓,则是边吃早食,边开启闲谈模式。

只不过闲谈之后,很多人才意识到,这次敲击登闻鼓鸣冤的主角并不是魏寻等国子监学子,而是上疏死谏的傅英!

“哎,听说了吗,昨天新科状元郎傅英手写血书,上疏劝谏皇上,重申空印案,惹怒圣上,大发雷霆,要将他剥皮萱草?”

“真的假的啊?我怎么听说的是,好像皇上今天公审,并不打算真的斩杀这位状元郎呢?”

“这谁说得准呢,不过这位状元郎的朋友们手持大诰,敲击登闻鼓,抬棺鸣冤,皇上应该多少会看着这份一往无前的勇气,法外开恩吧?”

“不好说,这次毕竟牵连的可是空印案,这可是圣上亲自盖棺定论的贪污大案啊。”

“我现在反倒是更好奇,这个傅英昨天血书的《治安疏》,到底写了什么东西,能够让圣上如此动怒!”

......

奉天殿。

朱元璋正在跟李善长等六部九卿,认真核对着今天公审傅英的相关细节,忽然听到登闻鼓响起!

朱元璋眉头微皱,一字一句的沉声问道:

“登闻鼓为何响起?”

只是简单的一句问话,就吓得众多文武百官,纷纷跪拜下来,高呼万岁。

文武百官当中,有些官员已经情不自禁的在咽口水。

有些官员则是莫名的觉得腿开始发软。

还有一些官员,则是连呼吸都变得十分小心翼翼!

这就是上位者不容亵渎的威严。

登闻鼓,第一声鼓响,就已经传遍了整个皇城。

第二声鼓响,就让朱元璋和文武百官全部走出了奉天殿。

朱元璋询问到底怎么回事之后,一旁的蒋瓛才小心翼翼的回禀。

“启禀陛下,登闻鼓乃是国子监学子,宋濂大儒的学生魏寻敲响,他要鸣冤!”

“只不过他不是为自己鸣冤,而是为新科状元郎傅英鸣冤!”

傅英?

听到傅英名字的时候,本来就脸色铁青的朱元璋,更是若有所思的呢喃重复了一句。

本以为今天公审傅英这件事情,文武百官亲自出手,一定不会有什么纰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