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布衣天子,千古一帝!(2 / 2)

“君子危明主,忧治世!”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

......

对比嘉靖的所作所为,再对比洪武帝朱元璋的所作所为。

两人不愧都是老朱家的人,可以说是一脉相传。

如果说朱元璋没有一意孤行,发动胡惟庸案,空印案,包括后续为了皇太孙朱允炆铺路策划的蓝玉案。

或许后续就不会有什么靖难之役,更不会有土木堡之战!

一切都是天意。

一切都是命数!

傅英不想卷入大明天子夺嫡之争,更不想参与国策之中。

他只是想单纯的代入求死,顺便也帮助从元末战乱之中恢复过来的大明百姓,说些公道话。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虽然朱元璋号称是对于老百姓最好的皇帝,但是他很多国策在后世看来,依然充满着各种弊端。

如果没有他这些所谓的英明国策,或许大明国运还能更加的长隆。

就是它了。

当初海瑞上疏之后,就差点落得一个诛九族的下场。

如果后来不是阴差阳错,被裕王和其他官员力保,还有嘉靖潘然悔悟,恐怕海瑞真的就要直接被问斩。

朱元璋可没有嘉靖那么珍惜人才的大格局,对于这位洪武帝来说,对他有用的时候,就是大才。

如果没有用的话,那么可以立即斩杀。

不管是胡惟庸,李善长,还是后来的蓝玉等开国勋贵,朱元璋都可以毫不留情面,送上诛九族的大礼包!

现在傅英除了年初稍微剧透了一些大明的未来历史给这位洪武帝之后,他跟朱元璋就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如果结合《治安疏》上疏劝谏的话,自己是有很大希望获得诛九族的下场。

想通一切之后,傅英决定回到傅家府邸,就立马开始动笔。

当天晚上,坐在书桌面前,傅英开始奋笔疾书。

“臣新科状元傅英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乃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正因陛下乃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天下万物之事,莫不有求于陛下。”

“故,陛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天下社稷,黎民百姓,关乎大明国运!”

“臣子应当为君王服务,忠于职守,直言进谏!”

“正所谓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

“君子危明主,忧治世!”

“陛下乃是真天选之子,能够在元末动荡之际,举兵起义,推翻元朝统治,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黜远超制定的种族等级以及压迫政策,恢复中华,带领华夏复兴,修生养息,开创洪武之治。”

“后又再塑汉魂,以日月朗照天下之势,让大明盛威万古永存,从南宋亡国百年之后,再度收复汉土,收复自唐丢失五百多年的河西走廊,燕云十六州,可谓前无古人之壮举!”

“陛下再造大明之功,功盖万古,横扫胡虏,统一海内,中央集权,制定大明律法,制定大诰,整顿贪腐,勤政廉政,山河固险,是第一个真正把老百姓装在心里的皇帝!”

“建大明万世基业,堪比秦皇汉武,布衣天子,千古一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