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命运113(1 / 2)

学校的生活总是漫长,特别是临近放假的前期,一般来说距期末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学校就会开始加重对期末考的宣传,弄得每天教室的气氛略显紧张,就连学生的课余活动也都少了许多。

一中的学生们,也早已经如临大敌,只有高三在这个高考临近的阶段反倒会轻松一些。

就在姬景行手里的两大产业开始在全国一线城市生根发芽,投入股市里的资金真的随着大盘的快算攀升,不断翻倍,再加倍的时候。

他仍然是以一个高二学生的身份,听着课堂上的教师拍着桌子语重心长的告诉大众,“现在你们的担子已经小很多了,我们求学的时候题目难度至少比现在要翻一倍…”

彭城一中很大,但是似乎又很小,姬景行在校一年半的时间,摸清了学校的角角落落,但是都很多人来说,一中就是宿舍食堂还有教室那三点而已。

毕竟,学习已经如此吃力,怎能有时间去做那些无所谓的事,看无所谓的风景。

生活本就是被精神上无聊的肥皂剧和现实的残酷组合而成的,从来不否认两种不同的人之间的落差并不是单纯一句社会人人平等就能够抹平。

天台是躲避第二节课课间操的最好场所,这里取景很广,可以旷远的将市一中一览无余。

最特别的,在内部楼和外部楼被中间树丛竞相遮盖的时候,在两栋楼的天台是唯一可以相互展望的地点。

姬景行这样的闲人喜欢偶尔跑上来吹吹风,享受一下这种安静的生活,特别的是,他还有许多东西想要消化。

姬景行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不错,重生至今虽然没有变成巨富,但是可以遥控着自己的产业逐渐壮大,平步发展。

学习成绩也在两世积累的加持下,一骑绝尘。

拥有巨额财富就能够获得幸福的人生这样的想法也同样无非是一厢情愿的。

巨额财富所带来的麻烦,恐怕也会如龙卷风一样席卷着他的人生他也再不可能享受在学校这种安逸宁静的生活,将曾经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一一弥补,然后开拓自己所梦想的。

姬景行站起来,就可以从天台这里隐约看到下面熙熙攘攘做操的人群,广播里会有音乐响起,一个中年男人用十分正义激昂的口吻说道。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

如此熟悉,让人怀念。

姬景行抱着头,坐在花台,望着蓝天。

隐约间,他听到天台某个角落有啜泣的声音,姬景行寻声走了过去,竟然是一个脸上全是烧伤后留下疤痕的男生,躲在花坛的后面哭泣。

看到有人过来,他匆忙的用校服衣袖,擦了擦眼角,然后转身就要走。

姬景行倒是隐约有些印象,这个男生好像叫陈浩,和他一届,成绩也常年在年级前100名左右。

彭城一中,一个年级近1000多名学生,能让姬景行存留记忆的显然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特殊的经历还有性情。

陈浩老家在彭城市下属的睢宁县,那是一个比姬景行所在佳旺区更加贫困,偏远的地方。

彭城本地就有口头禅,会说,搜(抠)睢宁,因为睢宁当地收入低,本地人出门都不舍得花钱。

而陈浩家庭尤为困难,初一时家里煤气泄漏发生了火灾,父亲为救他和他母亲,没从火场里再冲出来。

母亲重度烧伤,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爷爷奶奶身体也不好,陈浩自己也中度烧伤,落下一身伤疤,还有一张烧伤的丑陋面容。

困境没有打垮陈浩,反而让他更加坚强,初中养伤休学半年的陈浩,依然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彭城一中,并且高中也一直在班里里名列前茅。

学习的优异,暂时也不能改变生活的困境,家中积蓄本就不多,还要用来支付看病养伤的费用,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困境。

虽然学校已经免除陈浩所有的学杂费用,甚至每个月还会额外给他200块钱的餐食补助,可是家里还有一位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啊。

最让姬景行印象深刻的,是陈浩并没有因为这一切,表现出自卑自怨自艾,甚至性格阴暗,他的性格很开朗。

“只是他为何会躲在这里,偷偷哭泣呢?”姬景行心里有个问号。

不过快放学的时候,郭大喇叭就把相关消息透漏出来了。

“今天五班,搞了一个募捐仪式,给他们班的陈浩捐款,听说他母亲烧伤后遗症犯了。”郭宝剑在班级里,说着他听到的新鲜事。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呐。”张轩也很感慨。

“咱们要不要也捐些款,能帮一把是一把。”陈冲家庭并不富裕,这让他很有些感同身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