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讨论(1 / 2)

就在他们也就低头看成绩汇总的时候,因为他们进入,被暂时打断的争吵又继续起来。

数学老师王林和兼任四班班主任的英语老师孙平,他们两个人都比较年轻,脾气也比较急。

争论的内容是,因为三班上部分学生的成绩,有着堪称诡异的突飞猛进。

他们分析出的结论不同,就争论了起来。

几位老师扫了一眼成绩单,对基本情况也就有了一些了解。都是自己教了半年的学生了,对他们也都很熟悉。

三班的几名同学,期末考试汇总出来的成绩,有点吓人啊。

刚参加过一二班小会的几位副课老师,就可以确定,抛开姬景行这个以变态分数,拿了年级第一以外。

三班至少有三名学生可以进年级前十,有一名甚至可以进前六,就是赵文,孙庆龙,高松三个。

他们本身底子就不错,单科也经常是班级前五名上下。初中吗,又不是高中,突然振奋一下,多考个30分都很正常。

刘晓婉是个农村的孩子,学习一直很用功。偶尔也能考个第四第五的。女孩子,突然开窍也正常。

但是苗猛和孙开这两个人,平时成绩在班级都是十来名左右晃悠,现在看着总分,好像也能进年级前30的样子。这就很奇怪。

一点点的反常,汇聚到了一起,就莫名的有些怪异了。

几位老师感觉被烟雾包围着三班班主任张金平,仿佛突然就有了一股他们看不透的神秘。

殊不知老张自己,也是一脸大写的懵啊,学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身为老师,却不知道他们进步的原因,这就不是仅仅心情郁闷的事情了,严重点说都算失职。

老张也是琢磨不透,才罕见的在办公室里抽起了烟,浑然没感觉这烟雾还能给自己戴上神秘这个词条……

刚才数学老师王林和英语老师孙平争论的就是,孙平怀疑,王林给三班的几位同学开了小灶,要不都是他带的学生,怎么四班的就没有几个数学成绩飞速提高的。

几个老师刚才也不是白讨论的,没有分析出根本原因,但也总结出一些规律。

数学,物理较日常成绩,提高明显,语文,英语还有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也有提高,但不是特别明显。物理是初二新开的学科,总分也不过100分,所以增幅虽然大,但看起来也不明显。

唯独数学,原本只能考100分的,一下子考了130,原来120的都考140多分。

所以刚刚几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数学上,把这个当做了突破口。

其实四班的吕敏,数学成绩也提高很多,但是吕敏在四班学习一只都是前三名,年级排名也在前十左右徘徊。所以几位老师就没考虑到她。

王林心里也委屈,“我tm要有这本事,我还在这里教学,把平时考100左右的学生,一个月提高到130,我直接去开补习班了。”

初中老师的身份和固有认知束缚了他们,如果不是单科去看,而是整体的去分析,就可以把初中的科目,分为偏理性的理科:数学和物理。偏感性的文科: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

都知道,理科是最容易把学生分层的科目,150分的试卷,学习成绩好的可以考满分,差的考30都正常。没有天赋,没有方法,哪怕再认真,数学也敢给你的付出打个80分。

如果有了清晰的脉络,有效的分析解题方法和思路,那么理科提分提的会非常猛。所谓开窍不过如此,100分提高到130,也很正常。

而文科则不同,需要大量的记忆,而有些题目,甚至有明确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

认真不认真,有天赋没天赋,可能差别也就是80分和100分的区别。

哪怕给你梳理出来脉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背诵记忆,也白搭。有些语感,文章分析能力,更是需要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和提升才行

这才是这些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表现出如此明显差异的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只要他们可以坚持不懈,这种差异会随着掌握知识量的增加,缩减到微不可查的地步。

最终老张还是打断了两人的争吵,“算了,也别在这吵了,等明天返校,咱们问问这些学生就知道课,学生成绩提高了,总归是好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