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创业思路(1 / 2)

“晚上还得来接啊...”

陈光年多少是有点懒得跑的,因为陵门一中晚上放学极晚,接近十点,陈光年原计划是要早点回去哄闺女睡觉的,毕竟他明天就要和叶祈竹一起启程回学校了。

陈光年在省会武定上大学,但叶祈竹当初高考发挥得一般,为了读上心仪的专业,选择去了粤东沿海的一所医科大学。

两人是某种意义上的异地恋,但叶祈竹回家返校基本都是和陈光年同行,回的时候陈光年在武定的火车站接她,返程的时候陈光年也得把她安全送到火车上。

这个时期还没有动车和高铁,最快的火车只能买到特快,从武定到粤东需要小12个小时,因此陈光年和叶祈竹很早就得出发。

今天晚上回家姜思莲已经睡了,明天一早出发的时候她还没醒。

这一来二去岂不是没时间和闺女道别了?

虽然这次回学校不是正儿八经去上课,但把学校里的破事处理完也得不少时间,那么久不能见面,又是一声不吭地走。

陈光年觉得这样不行,得改改行程。

待会再和叶祈竹商量吧。

今天的重头戏确实是那个所谓的同学聚会,当年给陈光年下药的人,大概率就在这个聚会的人选里。

由于天色还早,离叶祈竹起床还有一两个小时,陈光年便决定去办一办自己的事。

创业这件事,是一定要尽早提上日程的。

陈光年重活一世,不可能跟个愣头青一般按部就班地去当个打工人,又或者去体制内从头开始奋斗。

先不说专业书本里的那些东西都忘干净,更重要的是他得养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资金。

这个时代的发家致富机会是很多的,但陈光年完全没准备像上辈子那样去沿海大城市寻找创业机会,那种灯红酒绿推杯换盏的生活他已经过得够够的了,即便是物质实力充沛,他也并不算快乐。

陈光年可不准备让姜思莲小朋友这辈子还当一个时常见不到爸爸的半留守儿童,再者,二十年后的信息社会会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教育观念是存在诸多局限性的,大部分的95,00后的孩子并不快乐,而不快乐的根源又大多源于原生家庭。

姜玉柔的文化程度不高,眼界思想更是薄弱环节,即便她看上去不是那种会把孩子引向歧途的母亲,但架不住这个时代的整体教育环境不佳,很多影响是会发生在潜移默化间的,因此陈光年不能把孩子甩手全交给她。

所以,在陵门老家创业致富就是陈光年唯一的选择。

可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陵门县,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要山有山有水有水,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陵门县的经济发展相当迅速,常年位居陵州地级市下属县市的头部,在整个江夏省都是正儿八经的模范县市。

创业经商的环境是有的,但具体选择什么行业,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陈光年过去记忆和认知里,陵门这块地方的生意好做,又不好做。

好做是指机会多,政府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很多方面都是大开绿灯,绝不搞制度阻碍。

但不好做却是因为应了那句老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空前复杂,乌合之众三教九流混斥其间,几乎每过一段时候都会有那么一两个骇人听闻的案例从某处传来,社会上似乎达成了这么一个潜共识:非心狠手辣,关台坚硬者,无以在商界立存。

就比如陈光年的亲爹陈盛鸿在下岗后也不是立马就陷入了落魄,当时他手里尚存一些资金资源,便也想去做生意。

他多方打听下,得知了那个时间节点中药原材料之一的土鳖虫养殖十分有商机。

由于土鳖虫是室内养殖,对光线和环境要求较高,他便拿用自家的房间试点,把自己那间宽敞的卧室弄成养殖房,门窗地缝全部封闭,成天在里面钻研研究。

陈光年至今记得自己的大侄女二侄子以及族里一众小辈被那些土鳖虫吓哭时的场景。

当然,在陈盛鸿的如此努力之下,他的养殖试点大为成功,很快便将手里的剩余家当全部投入了进去了。

可正当他做着发财美梦之际,意外发生了。

他的养殖基地被人举报,甚至被恶意破坏。

陈盛鸿大为震怒,扬言要一查到底不死不休。

可一两个月后,他突然就放弃了。

顶着血本无归的惨状,放弃了所有的养殖房,也放弃了他的致富美梦。

整天窝在那间充斥着虫腥气的屋子里,不问世事。

陈光年当时很不理解,但当他得知了二哥陈定军突然伤得很重时,他懂了。

老头子当了一辈子的能人,傲人,犟人,但他从来没当过坏人,也不懂如何应对坏人。

现在陈光年回想起来,那无非是一场不择手段的商业竞争。

他陈盛鸿能嗅得到那个商机,其他人当然也能嗅得到,饼就那么大,想让自己分得多,就得让别人分得少或者分不到。

陈盛鸿没有别人那么狠,他只是一个不被时代需要的下岗领导,在新时代找不到第二条能载自己的船,所以他败了,认输了。

陈光年不想重蹈父亲的覆辙,他或许能比陈盛鸿更狠一点,但他同样有比陈盛鸿更致命的软肋。

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他必须要稳健,稳健到不留任何破绽。

既然和别人“分饼”有风险,那陈光年就不和人家抢,自己创造一块相对独立的新饼就好了。

陈光年花了一个多小时把陵门的主要城区逛了一遍,重点在于观察几个学校的周边,包括他的几个母校,陵门实验小学,陵门实验初中,以及最重点的陵门一中。

这些学校的周边只有较为常见的文具店,书店,打印店,以及各种餐饮零食店。

一家校外辅导机构也没有。

这符合陈光年的记忆认知,在这个时间节点,像新东方之类的大型教培机构才刚刚在首都魔都那种大城市发展壮大,离拓展业务到陵门这种县级区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地土生土长的教培机构正如陈光年刚才探查的那样,要么还没有,要么还只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并且也就是千禧年之后的几年,给孩子补课报辅导班的思想观念才在县级区域流行起来。

校外辅导,也就是教培机构,正是陈光年想要在陵门老家创造的一块大饼。

这块饼的市场空间很大,这是完全不需要质疑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