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人口失踪(1 / 2)

眼瞅着离年关越来越近,可天气一直没有好转,这场令人期盼的大雪也一直没降下来。

最近几天,刘家洼村民的心情比阴郁的天气还要糟糕,盖因为有村民接二连三的失踪,已经成为所有人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

这件事情最初的开端还要从刘达子的儿子刘小达子说起。

刘小达子在卧牛城立仁书院读书,因年关将近书院放了半个月的假,于是小达子领着七、八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回村玩几天。

那几天里,小达子和城里来的几个同学,身穿秀士服、头戴秀士帽,每人手里拿把折扇,寒冬腊月里还不时甩开折扇呼扇几下子,装出一副清俊高雅的姿态。

一帮人村前村后的瞎转悠,有时站在高岗上或登上坞堡的瞭望楼与放哨的村民攀谈几句,手持折扇指东指西,不时豪迈的大笑几声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气概。

他们卓尔不同的衣着和做派,立刻引起村民们的注意,为了掌控他们的动态,村里人还临时成立了一支由七八岁的孩子组成的密探小分队紧跟在秀士后面打探消息。

每隔一段时间,由跑得最快的孩子把最新动态汇报到村民聚会的空地上,供大家开心娱乐。

甚至,有些老年人带着家里的小孙子出来玩耍偶然碰到刘小达子和他的同学们,老人家总要指着他们的背影鼓励自家的小孙子,“孙子,千万别学那帮大沙雕,大冷的天还要扇扇子,冻死他们几个龟孙。”

至于刘小达子和他的同学为啥要装出这副做派,淳朴的村民不愿做过度解读,只当娱乐新闻逗大家开心就够了。

不过,据聪明的刘灵灵猜测小达子此举纯粹是向村里人炫耀他在城里有关系、有人脉,借此彰显他在年轻一辈中的地位。

为此,刘灵灵还向胡哉抱怨,一帮家伙天天吃饱了没事干,东逛西逛的把村里的鸡鸭鹅都给惊吓到了,自从他们来了之后村里的鸡鸭鹅都不安心下蛋了。

他们没来之前,每天都能收获一大堆鸡鸭鹅蛋,他们来了之后,只能收获一堆鸡鸭鹅的米田共。

对于灵灵的抱怨,胡哉会心一笑,安慰他莫要放在心上,城里人头一回下乡见到啥都觉得新鲜,过几天就看腻歪了。

胡哉不愧是城里来的孩子早摸透了那群人的心思,果然没两天小达子的同学把村里的大部分事物研究明白之后便没有了新鲜感。

于是,一帮人牵上小达子家的两条大狼犬,拿上刘达子狩猎的弓、枪、棍棒往山林子里钻体验围猎的刺激。

结果,当天就出事了。

小达子领着一帮同学牵着两条大狼犬吃过早饭就往山林里去打猎,一直等到天黑一帮人仍不见回来。

起初,刘达子以为小达子和同学打到猎物后在村口或村后搞炊火晚会,可村前村后的找了遍个也没见到一个人影。

这下刘达子可慌了神啦,也不跟村民炫耀儿子的势力了,赶忙来到刘老汉家恳求他发动全村老少爷们,大家带上家伙事上山找那帮孩子。

刘老汉听闻此事全然不顾黑夜里山林中的各种危险,二话不说敲响村里的警报,一时间村里的老少爷们齐聚空地上。

刘老汉简短的介绍过事情的经过后,老少爷们纷纷响应号召,各回各家带上家里的狼犬和打猎用的家伙事,手举火把乌泱泱涌向山里。

这也算刘家洼祖上留下来的规矩和传统,不管彼此之间有多大的仇怨,一旦遇上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放下以往的成见和仇恨一致对外,可能也是他们祖上历经血的教训后得到的宝贵经验。

这次的搜救行动胡哉和刘灵灵也参加了,多少年后胡哉依然记得那晚的盛况以及当时激动的心情。

全村的老少爷们一个个手举火把,手持柴刀等利器,一群凶猛的大狼犬在前面开道,大家呈一字阵型排开,在山林中展开声势浩浩荡荡的搜救。

整个搜救行动井然有序,根本无需谁指挥,大家本着各自的良心和责任认真搜索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这也是胡哉第一次领略大山的莫测和威严,一个个手举火把的村民身处莽莽大山之中,宛若一只小小的萤火虫身无根基的飘摇,远处的群山发出呜呜之声似乎潜伏着一头头猛兽随时冲出来咬在哽嗓咽喉上。

强横凶蛮的野猪、暴躁易怒的熊瞎子、迅猛如风的大脑虎、成群结队的苍狼,甚至还有哪些不知名的凶悍的飞禽走兽,他们居然一头都没碰上。

事后,刘灵灵跟胡哉提起到,因为山里的野兽冬天的时候大多都躲在洞里冬眠,除了一些小型的鸟兽之外它们基本上不会出来觅食。

凶猛的动物中只有苍狼是个例外的物种,它们全年无休经常成群结队的趁黑夜袭击路人和村庄。

不过狼性狡猾,那晚的参与搜救行动人多、狼犬多,一群苍狼顶多几十头所以它们不敢发动偷袭。

搜救行动持续了整整一夜,直到天刚蒙蒙亮,他们才在一处山洼里发现刘达子家的两条大狼犬。

等他们发现时,两条大狼犬已经奄奄一息、浑身上下密布大大小小的伤口,看样子两条狼犬像是跟凶猛的野兽大战一场后落败至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