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票房靠小朋友撑起来?(二合一)476(1 / 2)

报道一位大家都知道很厉害的导演票房稳扎稳打地破亿、破十亿,这种新闻是没有什么炒作价值的。

就好像看到老谋子或者老刚子拍的电影票房破亿、破十亿那样,全国观众们都清楚他们的电影票房高,拿了那么多年票房冠军,票房成绩好就是很正常的事,新闻标题出来,瞥一眼,可能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但他们的电影要是成绩不理想,那才是大新闻!

什么走下神坛,什么壮士暮年,什么遭遇滑铁卢等等,各种抨击、嘲笑的声音就会蜂拥而出。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怀念他们过去的成绩的辉煌,也不会有人纪念他们曾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享受。跟风嘲弄,补上一脚,才是吃瓜群众的正常姿势。

杨逸的票房成绩真的不理想吗?

其实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四天功夫五亿票房的成绩,已经是九成以上每年上映的电影望尘莫及的水平。

但娱乐媒体们需要噱头,杨逸的票房数据还算可以,他们就从排名入手,从票房跌幅、观众们的吐槽切入,极力地唱衰杨逸,渲染《长江7号》的失利,在他们的描述里,这是一部让人根本看不下去的电影。

不过,《长江7号》真的要拉胯了吗?

在记者们不太能够关注到的朋友圈领域里,《长江7号》被打得支离破碎的口碑,正在悄悄地重塑中

“有点后悔带女儿去看《长江7号》了,出来吵着要买七仔的周边。”

“电影院卖的七仔好贵啊,幸好木木影视的官方直营店有卖,网上买过两天能送到。”

“七仔粉丝们速来众筹《长江7号》的官方定制版周边,能自己给七仔定制毛发颜色、衣服款式的,特别好玩。”

在朋友圈里,有年轻的父母调侃孩子们对七仔的痴迷的,也有长不大的大孩子们想要买七仔周边的,一来二去,这些朋友圈就引起了一些同事、朋友的关注。

“《长江7号》好看吗?”

“你带你孩子去看《长江7号》了吗?感觉怎么样?”

“不是说《长江7号》不好看吗?我在犹豫要不要带我儿子去看。”

他们纷纷在下面留言咨询。

“我觉得还行,看着有泪有笑,是很适合亲子去看的电影。”

“强烈推荐《长江7号》,尤其是带娃的家长们,这部电影很适合小朋友,比那些动画片好看多了!”

“《长江7号》的剧情其实是有一点点幼稚和理想化的,我们看着可能会心生疑问。但对于小朋友来说,就刚好,我孩子今年7岁,看这部电影一点问题都没有,他还很喜欢。”

“我其实是家长群里的其他爸爸妈妈推荐的,这电影我们看了之后,小宝很喜欢,我也很喜欢。”

看过电影,还发了那些朋友圈的家长们、大孩子们都纷纷回应了朋友的提问。

看得出来,确实是小朋友们喜欢这部电影居多。

而且不知道是七仔的可爱,还是剧情的感染,《长江7号》几乎是受到了全部孩子的青睐。

孩子和孩子之间也是有交流的,不管是有电话手表的小朋友们之间的互通有无,还是家长带着小朋友们去走亲访友,他们面对面的交流,都让《长江7号》这部电影迅速在小朋友群体之中流行开来。

很多家长一开始看了网上的舆论,都将信将疑,不敢带孩子去看《长江7号》,后面变成了家里的孩子缠着要看《长江7号》,别的适合小朋友的动画片都吸引不了他们,没办法,家长们只能买票带孩子去看。

当然,很多带孩子去看电影的家长们也愿意推荐这部电影给其他的宝爸宝妈们,甚至不少之前持保留态度或者否定态度的家长们在陪孩子看完之后,都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很卖力地向跟他们以前的想法差不多的朋友安利这部电影。

原因很简单,它的故事不深奥,五、六岁的孩子都能看懂。

同时也不会太幼稚,剧情还是讲述着社会上存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矛盾冲突,比如校园霸凌、贫富差距、家长不懂得和孩子沟通等问题,大人看得不会觉得太无聊。

甚至,很多家长在看完之后,都表示这部电影并不像很多抨击它的人讲的那样幼稚。

于是,在这波不容易被发觉的热潮驱动下,《长江7号》在经历了几天的票房下滑之后,也悄悄地止住颓势,然后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开始了它的反攻!

《长江7号》的票房数据没有继续下滑,反而在大年初六重新抬头,而且是日票房数据一下子杀回到一个亿,这个情况引起了一些娱乐媒体的关注。

不过,这条消息还不能冲上热搜。

因为大家都忙着回去上班呢,热搜里要么是交通拥堵的消息,要么是对假期余额不足的各种哀嚎、玩梗。

但《长江7号》的票房确实是开始上涨了,而且还是逆势上涨!

要知道,春节档的票房,最黄金的时间就是假期这几天,到了假期末端,各部电影的票房潜力也被激发得差不多了,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开始滑落。

即便是票房排名第一的荣誊主演的喜剧电影,日票房数据也从巅峰的接近三个亿,滑落到了一个多亿。

可《长江7号》似乎不跟你玩什么大势,它就是逆势上涨,重新又冲回了一亿的日票房数据!

这个数据,暂时排在了第三名。

这就让很多观察电影、研究票房的专家们感到奇怪了。

他们不是才跟风嘲弄过《长江7号》和杨逸,怎么这家伙又杀回来了?

“会不会是木木影视或者相关投资方搞了什么动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