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国家的变化2129(1 / 2)

所谓造成军事上的势,就是在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中,抓住有利的时机,采取恰当的应变行动。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用兵,是以胜利或成功为原则的。因而,“能”要使敌人看成“不能”。“用”要让敌人看作“不用”。“近”要让敌人看作“远”。“远”要让敌人看作“近”。

对方贪图利益与好处等,就想办法用利益与好处等诱惑对方,从而消灭对方。对方内外混乱,就抓紧时机立刻消灭它。对方内外从实且力量雄厚,则须时刻戒备它。

对方内外精锐强大,就要注意避开它的锋芒。对方内外偏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对方内外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就设法使它骄傲起来。对方内外内部和睦,就离间其内外关系。

在对方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攻,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这些是军事家用兵之佳妙奥秘,是不可以事先传授的办法,或按规化来达到目的等等。

即一切只能在战争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应用。其中的一切道理,或者是智慧等等,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得到。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未开战,而在庙算中,就认为会胜利的。那是因为具备的获得胜利的条件等比较多而已。未开战,而在庙算中,就认为不能胜利的。具备的获得胜利的条件比较少而已。

具备的获得胜利的条件等比较多就胜利,具备的获得胜利的条件比较少就不胜利,更何况没有足够获得胜利条件的情况呢?人可以从这些对比分析来看,胜负的情形就出来了!

《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

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其一般规律是:要动员轻重战车千百辆,和全副武装的十万大军,还要不远千里等,去远送粮草。

这样里里外外与各种各样的开支,包括接待诸侯客,供应他们所需要的无穷无尽的花销。维修保养各种战具所需要的胶漆等器材,以及供应补给车甲装备的费用等。

每天所需要消耗的各类各等的物资等都会有上千金的巨大消费等。这样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够出发上战场准备打仗。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