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汉奸的势力117(2 / 2)

皇上对这一套限制权力的官吏体系特别烦,却又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深感孤独的皇帝就只好培植自己的亲信,来对抗文官集团,这就是宦官集团。

我们在影视剧里面常看到那些东厂,西厂的原型就出自这里。他们的权力之所以这么大,原因是有时候他们代表着皇上,而一旦失去皇上的支持,他们的权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明朝的历史上:皇帝,文官,宦官等,你方唱罢,我来表演,非常热闹,分别不同,不断上演着厮杀。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文官集团中类似“东林党”的眼里,太监集团与宦官集团简直是十恶不赦的大魔头。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好多都是为皇帝分忧的近臣。比如万历皇帝的宦官,冯保就配合张居正积极推进了“一条鞭法”。

还有人类最熟悉的七次南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明朝的一个大太监。

其实文官集团的内部也不和睦,分成了多个党派和社系等等。谁如果冒头,他们就整谁。文官们反对一个人的观点,通常不是因为他的观点不对,而是他不是和我一个阵营的。

只要和我不是一个阵营的,对也不对,文官集团的内斗如此严重。根本就不能指望朝廷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文官集团想要愉快地内斗,外部环境对他们是不重要的。中央之外,肯定是不能有强大的军事存在,国家与朝廷的军队也不行。

因为文官们根本就不完全相信国家,与朝廷等的军事武装。武将的力量,最好越弱越好;能不能打,不重要。刚刚好能够应付边疆稳定即可,还要受到文官节制。

除此之外,环境也对于文官集团很重要,所以对于朝廷里,最好文官集团一枝独秀。一旦朝廷崛起了其它党派,那么文官们立刻空前团结地成立“东林党”一致对外。

阉党是有巨大的危害,但是也有很多为朝廷,做出来巨大贡献。但是在文官们看来,这不重要,没有阉党势力才是最重要啊。

于是国家与朝廷的后期或者末期,发生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等等,一次次激烈的交锋,打得头破血流。

最后,底层老百姓稳定更重要。最好老百姓都是愚蠢的弱智老百姓,清心寡欲,一片平和,这样就好统治了。

为了这个目的,文官集团发明并且创造一整套的道德体系,去管理与约束人民。每个村庄都设置“旌善亭”和“申明亭”,一座表扬做好事的居民,一座申斥作恶的人。

由此可见,文官们的一切注意力,都是向内的欺压与愚弄等等。于是这股力量,就不断的压制明朝内部。

上到皇帝,下到百姓,无不活在巨大压力中,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甚至身居其中的文官们,他们也深受其害,无法摆脱他们的控制等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