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移民实边(1 / 2)

天武年间,龙国北方妖祸横行。为抵御妖祸,守卫边疆,夏武帝命龙卫驻守北方边关。然,边北之地苦寒,粮草短缺,边关军士常被饥饿所困。为解决此,天武九年,内阁首辅傅斌向武帝上奏,曰:移民实边,及军士驻守边关,守后方太平;移民耕种实边,供给粮草军需。武帝闻之,大悦。

……

六月中旬,正值农忙。

禹州迎都郡天南县的通往北方的道路上,却有着与农忙不同的光景。浩浩荡荡的人群队伍,混杂着大批官兵正沿着道路,往北不断进发。

道路两旁,田间耕作的农户望着眼前的光怪陆离,大都停下了动作,驻足远望。他们想不明白这么多的人,在这时候不去耕种,是要去做些什么。现在不耕种,地里可不会自己长出庄稼。

只有一两位了解些内情的,苦涩地摇了摇头,向身边人告知道,“那是要去北境边关的人,命都苦着呐。”

队伍浩浩荡荡地行进着,从白天到黑夜,日复一日。队伍中,混杂着的官兵时刻监督着人群的行进队伍。如若有掉队和逃离的,都会立刻前去处理。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天火炎炎。阳光炙烤下的大地,产生阵阵热气蜃楼。

此刻,在队伍前端,带领着队伍前行的押送官身旁。一位老人上前建议道,“大人,这天气酷热难耐,加之昨夜大雨,此刻道路泥泞难行。小民恳请大人让队伍的大家稍作休息,待天凉后再走。”

押送官瞥了眼马边站着的佝偻老人,望了眼天空中的烈日,又看了眼前方泥泞的山脊道路,紧皱着眉头。气愤地挥摔着马鞭,“不行!暨南将军要求两月时间必须到往大泽,如今时间过半,却还有大半路程。队伍必须加紧赶路,决不能怠慢!”

说着,押送官气愤地一甩,马鞭直直地抽打在老人脸上。老人直接被抽打倒地,身边的人连忙上前搀扶。被搀扶起身后,老人不顾脸上的伤痕,仍旧开口说道,“大人,此间道路泥泞,此时赶路只会更慢。”

押送官在听到这番话后,怒瞪了过去,暗含杀机地说道,“好,既然这样。你来告诉我,怎么能更快。如果做不到,我现在就砍了你的脑袋。”

老人身边的人一听,连忙开口求饶,“大人,三思啊。季先生……”

话没有说完,便被老人抬手打断,老人直起身,不卑不亢地缓缓说道,“如今道路泥泞难行,烈日如火,此时队伍前行,不足百里必有人因酷暑难耐而倒。此地绵延万里,如此走过,恐大半倒地。如此又恐生疾病,介是将万不能到往大泽。”

说到这里,押送官的目中怒火愤愤地烧着,只是手中已经没有了动作,只是大声吼道,“既然如此,那你告诉我,要怎么到往大泽。”

老人浅鞠一躬,娓娓道来,“可晚间多行。如今天气如此,我们便原地休息。待到晚间凉时,道路经烈日炙烤,便不再泥泞,队伍脚程更快。可将午时的路程划归至晚间,多行至深夜。如此便能在两月内到往大泽。”

押送官愤愤地盯着老人,但最终也没有发作,而是对身旁的士兵说道,“原地休整,待凉时再走。”

命令很快从队伍前端传导至尾部末梢,在命令传来的那一刻,末梢的最末尾端,一位身着怪异的少年直接倒了下去。

末尾处监督的士兵看见如此,不耐地从另外的几人喊道,“喂,去看看那家伙死了没有。”

末尾端的几人相互看了眼,都不为所动。对于这位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少年,大家都不愿再多花任何一点体力,去做些无意义的事情。毕竟这一路来逃掉死掉的人,并不算少。

“喂,你们听到没有!赶紧过去一人看看。”士兵不耐地吼道。

终于,几人中一位粗犷壮硕的大汉站起身,走到了少年身边。伸手试探了下他的鼻息。

“还活着,只是中暑了。”

“既然没死,就把他弄过来。”

过了一段时间后,少年被人摇醒。那位粗犷的大汉叫醒少年后,将一张面饼扔到了少年怀中。

李渊连忙道谢,大汉却只是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就径直地走回到同伴身边。

李渊呆愣片刻后,回神将面饼放到了嘴边,尝试着咬了下去,却险些将自己的牙齿硌掉。拿出口,去看那张面饼,上面甚至连一点牙印都没有留下。

李渊苦笑着,环视四周,注意到周围那些人,有人将面饼掰碎放到了碗中,泡水来吃。

李渊低头望着身上肥大破烂的校服,还有空空的口袋,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神情。最后只能摇晃着艰难起身,蹒跚地走到远处的小溪边。

那里几位官兵正倚靠着溪边大树乘凉休息。在注意到李渊后,那位负责监督最后段的官兵喊道,“你要做什么?”

“来喝口水。”李渊沙哑地说着。

官兵瞥了眼,也没再说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