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火光31(1 / 2)

返回到黑市,两人便跳身下马,直奔向“猪肉铺”的位置。

此时的“猪肉铺”外,依旧是那张沾满血渍的案台,上面摆放着的半扇猪肉已经买去小半。

在两人走来的同时,听见门口的动静,以为细长脸的伙计从里屋招呼地走出。

“哟,两位客官,是要买什么?”伙计热情地招呼道。

只是,话音刚落,他便注意到了两人周身散布的凶恶气场,随即转身就要逃向里屋。

但郑钧义纤细的手掌却轻拍在了他的肩旁。

伙计的喉咙蠕动,正欲放声向里屋求救。

他的喉咙却被利爪割开,只吐露出了前半句。

“老板,救……”

伙计倒在了血泊之中。

郑钧义阴冷地注视向里屋的门口,海蓝色的眼瞳中,倒影出门后的人影轮廓。

他将长戈握于手中,冷冷地说道,“我看到你啦。”

话音未落,石屋的房门被一脚踹开,一体型彪悍的屠夫手持着两扳手斧,盛怒着冲出,大吼道。“小子,真以为爷爷怕你吗?”

随即,便挥舞着手斧,以蛮牛冲撞的姿态,袭杀向郑钧义。

郑钧义持戈抵挡。

那人体型虽然彪悍粗壮,但动作却丝毫不慢。在攻击内挡住的刹那,动作忽然改变,两扳手斧从两处极为刁钻的角度,砍向郑钧义的要害。

郑钧义的速度也是猛然提升,周身间爆发出一股强横的力量。

转瞬间,戈影弥漫,倾压向屠夫。

在郑钧义狂暴的攻势下,屠夫只能勉强抵挡,并不断寻找着脱身的机会。

李渊站在石屋的院中,注视着两者间的战斗。尤其是郑钧义的猛烈攻势,让李渊忍不住地皱眉。

自己的这位百户大人,实力又增强了许多,甚至可能已经达到化劲境。李渊凝重地判断道。

寒风,从李渊身旁拂过,裹挟着石屋内飘散出的血腥味。让李渊忍不住地皱眉。

李渊回过神,望向死寂昏暗的石屋。

那浓重的血腥味里,李渊嗅见了死亡的味道,那是与长垣防线所不同的血腥味。

于是,李渊走入屋内。

眼睛,在短暂的适应后,逐渐看清了石屋内的全貌。

而在望见的那刻,李渊的心忍不住地抽搐痉挛,胃中因恶心而翻涌不停。

那一刻,李渊仿佛忘记了呼吸,窒息感深深笼住了他。

在李渊面前,最中间的长桌上,几十双的眼球零散地摆放着,周围断肢残块随意地堆砌于一处,石屋角落的两只木桶内,一副新鲜的内脏器官放置于其内。而在李渊身后的墙壁上,则如商品般悬挂着十几张处理后的脸皮。

“啊……啊……救……求……”呢喃声,从李渊身后的角落传出。

李渊机械性地转过头。

那里的屠宰台前,一位赤裸残身的少女正痛苦地发出咿呀。

似乎是听见了李渊转身的声响,少女的脑袋偏转了过来,失去眼球的眼眶空洞地注视向李渊,但李渊却能够从中感受到了祈求的目光。

“……啊……呀……”少女的口中呓语呢喃着,因为她的脖颈被撕开了一道裂口。

血泡随着痛苦的呓语声,在裂口中不断冒出。

她赤裸着上身,四肢皆被砍断,胸膛处有着一处空洞,内侧还未来得及摘除的内脏流淌在外。

在少女的注视中,那份属于现代人的良知被轻易掰碎撕扯。

李渊不住地想要后退,但却被凹凸不平的地面险些绊倒。

李渊搀扶着墙面,勉强维持着站里的姿态。

终于,在最后一声的呓语中,少女失去了生息。

那刻,李渊的内心仿佛被全部撕扯了出来,绞痛满溢在全身各处,仿佛是要将自己撕裂。

李渊走上前来,颤抖着将少女空洞而痛苦的眼眶合上,接着脱下上衣,盖在了少女迅速变凉的尸体上。

在李渊一步步地走出石屋后。

郑钧义那边的交战形势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那位屠夫壮汉此时正站在一身着刺绣锦缎的中年男人身旁,与男人一起与郑钧义对峙。

“百户大人,看在邢千户和小城主的面子上,我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何?关于先前袭击你的损失,我定会让张屠户双倍补偿于你。”男人微笑着,提议道。

郑钧义面色阴沉,冷冽的目光如冷箭般,直刺向两人。

“赵执事,你是要包庇他吗?”郑钧义冷冷地问道。

“哈哈哈,没有没有,大人若是执意想要抓人,我也没什么办法。只是希望你能顾及石角城和邢千户方面的考虑。”

赵执事说着,挡在了屠夫身前,一身神通境的实力爆发。

一抹得意而残忍的笑,在屠户嘴角浮现。

在看到那抹笑容的瞬间,难以抑制的怒火便将李渊点燃。

全身的血液好似沸腾,奔涌疯狂地流动着,周身间的血管青筋根根暴起,血丝遍布满了整双眼睛。

李渊紧握住寒铁长枪,一步步地向前走出。

对峙中的三人也留意到了李渊周身满溢出的愤怒气息,以及恐怖至极的凶意。

那位赵执事仅是瞥了一眼,便不再搭理。因为李渊仅是个运气境的杂鱼。

屠夫则从执事的身后走出,狰狞残忍的笑容更甚,他甚至挑衅地看向李渊,眼神中嗜血的意味浓重。

郑钧义本想要出言阻止,但最终还是停了下来,就仿佛被感染般,于他的眼中浮现出同样锐利的凶光。

“百户大人,我还是希望你能理解一下,多考虑考虑未来的仕途。”赵执事仍旧在劝说着。

李渊一步步地走出。

其体内,原本吞没储存的妖丹气机正在无意识地流通灌入向体内各处,身体就仿佛即将苏醒的猛兽。

李渊脑海中,回档着魏老头曾经教导的话语。

“武道,是武亦是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