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雪上加霜(1 / 2)

去往鄀国的官道,蜿蜒迤逦,道旁林木萧索,乱草纷飞。田地里有荷锄的农人,路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间或有马车踢踢踏踏从我们身旁驰过。马车和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情况类似,主要是阔蹄车较多,偶尔有蓝车出现,车中之人能看出是官员模样,不苟言笑,不怒而威,不慌不忙,不疾不徐。骊车没有在官道上出现,这类型的车毕竟是公侯贵族才能使用,非日常可见。

一个12岁模样的小孩,背着一个10岁的孩子,在官道上疾行,很快便引起了坐车之人的注意。不时有阔蹄车的乘客停下来,高声叫我们俩乘车。

最初清风总是谢绝,我在旁提醒道:“按照咱们现在的行进速度,预计需一天时间,才能走到两国边境,如果此时追兵追来,我俩可能又会被堵住,又得一番周折。咱们最好是尽快的走出绞国。”

于是,当再有人招呼我们上车后,我们也就没再推辞,清风扶我坐上一辆阔蹄车。

该车车主为一中年男子,带着一儿一女去往临近大镇购买了布料食材,此时从大镇回家,家住在绞、鄀边境附近,顺路可带上我们一程。

小儿子约莫8岁,安静的坐着,一双眼睛静静的看着我们,没有丝毫波澜,小女儿约莫6岁,却活泼可爱,瞪大一双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看着我们,一会问一句:“大哥哥你看我这个好看吗?”一会又问其父“还有多久可以见到娘亲啊”。

中年男子面含微笑,耐心的与小女孩作答,不时地看看小男孩,又再看看我们。

一路上问起我们的来历,我随便说了出处,他便不再多问。

古时的车,不像后世有塑料轮胎,可以形成缓冲,虽然是一路疾驰,时速也就30码,坐在车上,甚为颠簸。

行了一个时辰,马车便已到了其所居之处,只能放我二人下来。

谢过后,清风背上我,径往前行。

一路上我遵照清风所述,默念武基修习之法,按法修习,不再他想。

傍晚时分,终于走到临近边陲的小镇。镇口立一石碑,上刻“扶风镇”,一眼看过去,小镇鳞次栉比,约有数十上百户人家。镇上有客栈、有酒家、布料店,皮革店、铁器店等,熙熙攘攘,甚为热闹。古人记载:“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反映了当时商贸繁荣景象。今日见此边陲小镇,古人诚不欺我。

是否继续前行,我们清风略有了分歧。

清风念着我的伤势,提出就在此“扶风镇”找一客栈,先行住下,找一家医馆,帮我换一换伤药,过一夜再前行,如此我的伤口可以好得更快。

我同意可以找个医馆先换药,但换药后,我坚持继续前行,因我料定那赵术必会再带人杀奔而来。他们如果在绞、邓边境没有追上我们,边军又不曾见过我们,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会从北面出境。因为南面有大江大河,要翻过大山,涉过大河,两个10几岁的孩子,一个还负了伤,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清风对他们一路追杀来,浑不在意,毕竟以他的身手,就算背着我,千军万马也不一定奈何得了他。但避免伤及无辜,他还是同意了我的意见。二人在镇上寻到镇上医馆,医者姓马,年纪尚青,但手法还算娴熟,将我臀部包扎解开,用清水轻轻将药渣洗掉,又换上新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