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五节:收拾两面派69(2 / 2)

占婆王跋摩上马车前,再次深深回望毗阇耶城,“哎~~”心有万般不舍。

“告知占婆国百姓,占婆国作为大宋附属国,本应似兄弟一家亲,但占婆王跋摩执迷不悟,多次协助鞑靼人残害大宋将士、百姓,大宋神使陛下仁慈,令占婆王面圣;

在此期间占婆国暂由大宋代管,占婆国将士由大宋教官轮训,各阶层各行业维持不变,百姓安居乐业,大宋驻军绝不扰民!”

此通告一出,本来有些骚动的占婆国瞬间变得安稳,百姓都对大宋胸襟折服,换成鞑靼人早把占婆国屠杀殆尽!

在占婆国休整了几日,船队继续出发前往安南国京都升龙城(现在越南首都河内市),升龙城位于红河内河,往北就是中国横断山脉,易守难攻,中原王朝强盛时就称臣纳贡,衰弱时就自立为王,典型的欺软怕硬;

这次鞑靼人海上追击杨镇船队,安南国也是不让大宋船队补给,看到鞑靼人如此强大,便主动向其称臣纳贡,完全忘记大宋附属国身份;

这次文天祥和杨镇船队不给安南国任何喘息机会,船队直接开进红河内河,升龙城距离红河也就5公里,下船后3万将士直接将升龙城团团围住;

这时安南国太子陈日尊来到城头,看到旗帜“宋”“文”“杨”,就知道此番前来是何意,上半年大元使臣来过,要求安南国不得向宋军供给,否则蒙古铁骑将踏平升龙城;

自己父王年迈多病,不想打打杀杀,晚年不保,只想安度余生,随即答应了元使,后面看到大宋灭亡南逃,又看到浩浩荡荡大批蒙古人战船,顿生胆怯,主动向大元称臣纳贡;

自己虽然不同意父王做法,但是为了自己将来能顺利接到王位,也只能任由父王决断,现在宋兵围城,父王又心慌昏厥,只能由自己出面,先稳住宋军;

来到城头,“臣,安南国太子陈日尊见过大宋文天祥、杨镇两位将军,去年还在武安码头迎接相送过文将军,还送粮食物资,今天兵戎相见不知是何故?”

文天祥走向前“原来是安南国陈太子,有一年多没见啦,我和杨将军就是兴师问罪,安南国是大宋属国,为何不让杨镇将军船队补给?为何向鞑靼人称臣纳贡?”

“我王是为了城中百姓着想,怕战火殃及无辜,不愿与元朝、宋朝开战,还望两位将军体谅”

“你们怕殃及无辜,我们宋军将士抵抗鞑靼人死伤惨重,你们却阴奉阳拆,墙头草,两边倒!在皇宫之内歌舞升平”

“对于宋军损失,我安南国可以适当补偿~”

文天祥一听补偿,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打断道“你当我们是要饭的?我要你们向大宋立即投降,做大宋臣子!”

太子陈日尊听到投降,也是毫不客气道“你宋军也就3万余将士,我城内有10万驻军,勤王军队5日内必到!到底谁让谁投降?”

“太子的意思就是兵戎相见啦?”

太子陈日尊此时心里知道城中也就不到5万将士,临时拉来壮丁最多也凑个七八万,而大宋火器威力自己早有耳闻,占婆国毗阇耶城都经不住一阵乱轰,自己的城市不比毗阇耶城坚固,硬钢,城池肯定丢失。

“文将军,我国本无兵戎相见之意,这样吧,我们给与宋军补偿并称臣可否?”

“必须投降,称臣纳贡,送王子为质,补偿白银100万两,大宋派使驻军,设武安专属区”

这么多条件,自己做不了主,“如此苛责的条件,需要朝议,请父王定夺,请文将军休息几日。”

“没有几日,给你们两个时辰,未能答复,直接破城。”

太子陈日尊没法子,只能禀报父王,还好昏厥的父王已经过太医诊治,苏醒过来,将宋军条件告知父王后,大怒,简直是丧权辱国;

令升龙城内将士百姓全力守城,其他地方军队立即回京都勤王,太子本想再劝一下父王慎重考虑,但父王心意已决,再劝也无用;

两个时辰后,文天祥见城门还没打开,城头上一片备战忙碌,知道这安南国这是要抗争到底,随即来到城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