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二节:营救杨镇66(1 / 2)

第二节:营救杨镇

虽然未能全歼宋军,伯颜懊恼不已,近一年杨镇这一股海上力量,搞得大元很是头疼;

海岸线这么长,谁知道宋军在何处登岸?加固城防都不知道在哪里加固,你不能沿海再修一座长城吧?

加上宋军从不恋战,抢劫一凡就走,简直就是海盗行为,而且张弘范在真腊国战败被俘,瞬间知道宋军新式火器之先进,元帝忽必烈痛斥伯颜后,令其立即剿灭杨镇船队;

伯颜也是无奈,蒙古人是马背征天下,这敌军一直在海上,这如何是好?只得令番禺、泉州、漳州、杭州、福州、胶州、江陵造船工匠,半年内各建造50艘大型海船,30艘快船;

令大批工匠仿造宋军新式火器制造手扔雷、霹雳炮、火箭弹、猛火油等,半年内交付军队使用;

看完杨镇奏报,顿感驱除鞑靼、恢复大宋,没这么简单,这蒙古人还是很敏锐,并且也拥有新式火器,虽然火器质量不如大宋,但元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火器补给很快;

这蒙古人能在亚欧大陆高歌猛进,和其自身学习能力分不开,但他的学习重点都是在征战上,每到一处掠夺大批工匠,制造最先进武器装备和攻城器械,阿拉伯人的投石车,大宋的火器都被他们巧妙运用在战场上;后来西方学到火器运用,反过来把大清打的满地找牙;

听到鞑靼人也有火器,太后着急道“现在鞑靼人也有大宋新式武器啦,杨镇岂不是很危险?这可如何是好?”

文天祥道“禀太后,臣愿领大宋雄狮北上,杀退鞑靼人水军,营救杨镇将军!”

陆秀夫疑虑道“现在大宋刚建国,重工、基建开支巨大,国力虚弱,建议加固新加坡海防,以逸待劳,击杀鞑靼军队”

太后一听顿感不悦“杨镇将军为国忠心耿耿,不断袭扰鞑靼人,才能让大宋安稳度过难关,我等岂能见死不救?”

“太后息怒,不是不救,而是令杨镇将军船队进入新加坡港口保护起来,待鞑靼船队到新加坡后,我们战船出击围歼敌船”

文天祥愤怒道“杨镇将军船队到达新加坡最少还要3-5个月,后有追兵,又无物资供给,等他到达新加坡早就饿死大半!”

“杨镇将军沿海岸线也可补给,我们不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大军出征要准备大量军需物资,鞑靼人也有新式火器,万一战败,新加坡危矣,大宋危矣,我这是为大局考虑!”

“你这是为自己考虑吧?万一战败,你首辅位置就不保啦!”

“一派胡言!你这是将大宋推往万劫不复深渊!”

又是一顿争吵,主战和防守派争的不可开交,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站起身来,看向太后,太后也用期望眼神看着我,意思很明确,一定要救救娘家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