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节:沿海袭扰50(1 / 2)

第三节:沿海袭扰

出海前三日,杨镇信使求见,太后和我也一直挂心,不知道杨镇袭扰战术顺不顺利;

“禀神使陛下、太后,杨镇将军战报,请过目。”

“信使一路辛苦,杨镇将军可好?”这从大陆到泰国,即使是快船没个3个月也很难到达,这信使确实很辛苦;

“禀陛下、太后,杨将军身体健硕,在敌后袭扰鞑靼人,多少还是比较危险,但与远洋的大宋将士比不算什么;

自四月份出海以来,船队在广东大鹏湾出发,一路北上,抵达潮州;

因潮州刚被鞑靼人侵占,警惕性较高,见防御严密,只在南澳岛停留片刻,又继续北上;

抵达漳州漳浦县时,前哨船来报,“报,将军,漳浦县城内空虚,未发现多少鞑靼兵”

“好,传令,留40艘战船在码头警戒,其他船只将士下船后,迅速集合,包围漳浦县城”

“喏!”

将士们第一次出海,一直在船上待了一个多星期,早就烦闷的很,终于可以下船,哪怕是在陆地上走两步也是心满意足;

6000余大宋将士迅速,在码头集结,不到1个时辰,便抵达漳浦县城;

“将四处城门围住,一个苍蝇也不能飞出,遇到反抗者立斩!”

漳浦县令陈雨滨刚起床洗漱完,还没来的及吃早饭,“报!大人,上万宋兵马在海岸码头集结,看样子要攻打漳浦县”

刚起床,脑子还不是很清醒,“有没有看错?元军早已打到广东番禺啦,我们这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宋军,让巡逻兵擦亮眼睛,看清楚,别胡说八道!”

打发走了衙役,来到餐桌前,早餐很是丰盛,鱼丸汤、海蛎煎、海带烧鸭子、红烧豆腐、青菜,陈雨滨刚坐下,准备喝口汤,醒醒胃;

“报!”

一口热汤烫到自己舌头,“混账!没看到本官在用膳吗?”

衙役也顾不得县令骂他,仍然道“大,大人,大批宋军距离漳浦县城10里路”

难道真是宋军打过来了?陈雨滨还是将信将疑;

“大人,大人,怎么办?”

“慌什么?传令立即关闭城门,召集所有衙役和士兵,守住城门。”

“喏!”

陈雨滨急匆匆转身到内堂“娘子,赶紧收拾细软,随时准备出城~”

“相公,这时怎么啦?”

“别问了,赶紧收拾!”

安抚好家室,来到城门处查看,远处已有尘土飞扬,根据巡逻兵来报,应该有万余宋兵;

“将士集合的怎么样啦?”

“回大人,衙役和士兵300人,临时又拉来200轻壮。”

这点兵守不住啊,“向漳州府求援,漳浦县危急,请速派兵支援!”

“在城头上多插旗帜,多找一些百姓在城头上摇旗呐喊!”虚张声势这点,看的史书多了,自然会用;

待宋军渐渐靠近,看清楚了旗帜“宋”“杨”,原来是杨镇将军,听说一直在广东一带抵抗元军,这怎么突然到了漳浦县?

听到“嘟~~~”一声号角,宋军迅速将四个城门围住,军令畅通,军纪严明,每个将士看起来都是训练有素,心中本来底气不足,看到如此虎狼之师,更是跌倒低谷;

这时从中军中缓缓走出一人一马,身披黄铜色战甲,红色披风,手拿长枪,身材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是气场十足;

“本将军杨镇,漳浦县令是谁?”声音如洪钟般,穿透力很强,墙头上守军心中胆怯。

“本县令陈雨滨在此,请问杨将军来此处为何?”

杨镇听后,这县令语气挺硬气,看到城头上到处飘摇的旗帜,心中也犯嘀咕,怎么一个县城这么多士兵?

“原来县令还是你啊,怎么宋朝的官给鞑靼人当狗啦?我来此当然是收复大宋疆土,匡扶大宋社稷!”

“元可汗英名盖世,统一华夏,大宋皇帝弃民逃亡,我自然投靠明主,而不是跟随无能昏君!”

“当汉狗子还有这么明而堂皇的借口,读书人就是不一样,黑的能说成白的!本将军令你主动投降,立即打开城门,可饶你一命,不然攻下城池,全家抄斩!”

“我漳浦有2万守军,将军这么点人马,看样子要葬送此地!将军还是滚回去吧,不然叫你又来无回!”

杨镇听到2万守军,心里也是疑惑探子信息是否属实,不过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啊,在这里打口水仗也没意思,对面又是文官,口才不一定有他好;

“传令!准备攻城!”

陈雨滨见状也匆匆下了城头,来到县衙后,马上起笔写信:在此向杨镇将军赔礼谢罪,漳浦县有5名鞑靼人监视着我,刚才言语过激实属无奈;

当时鞑靼人攻城时,我做了降臣,愧对皇帝陛下,此次将军杀来,十分为大宋高兴;

但臣就是闽南人,不仅有老母妻小,还有一城百姓安危,臣没有民族英雄豪情,甚至有些贪生怕死,不想让家人和百姓遭罪;

如将军要攻城,请在西城处进攻,那里都是些临时拉来的壮丁,本城守军不足500人,为了迷惑将军才虚张声势;

五个鞑靼人住所就在衙门东边100步的驿所,破城后可先将其斩杀!如果漳州援军来,估计也要十天半月,祝将军诸事顺利,大宋万年!

返回